摘要:与学前阶段相比,小学的学习更加紧凑而有规律,上课时间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难免会感到不适应,很容易丧失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兴趣。兴趣往往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学语文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成长是比光听教师在讲台上毫无生趣地讲效果要明显得多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教师教学改进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披文而入情,学习源于激情。小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接受教育。所以教师要尽力展现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篇章璀璨如河。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选取优美、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诵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做到既传授课本知识又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分析
1.1语文教学中欠缺趣味因素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小学生学习语文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着很多带有趣味性的材料和元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听到小学生开心的笑声,也很难感受到小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致。语文教师为了确保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下滑,会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知识点的教学与检查上面,让小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断地背诵和做题,反而丢失了语文教学中本来该有的乐趣。这样一来,小学生自然不会对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了。
1.2欠缺互动,小学生学习太多被动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语文课堂基本上就是语文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完成什么作业,语文课堂的学氛围非常沉闷和压抑,小学生原本该有的个性特征都被压抑起来。此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会设置互动环节,与小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在下面听课、记笔记,时间一长注意力难免会不集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自然也提不起来的。
2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的方法措施
2.1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
第一,语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喜爱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幽默一些、宽松一些,避免使用任何带有讽刺或者批评的词语,诸如废话、还不懂吗、笨不笨等,这些词语一经教师的口说出来,会瞬间影响到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范围。即使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或者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语文教师也要采用适时、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不要出现过激的言语和行为。
第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主题课堂环境,时常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让小学生们时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向学校申请教具简单布置课堂环境或者为小学生搭建起一个小的情境棚,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2.2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天真浪漫,教师不应该过分苛刻学生,让学生丧失玩耍的天性,更不应该让他们对教师甚至语文学习产生畏惧。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侧重学生的兴趣教育,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兴趣,减少脱离时代和当今社会人文价值不符的文章,剔除艰涩难懂的知识模块,重新编排教材顺序,按照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设置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触文章中作者阐述的内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潜意识里开始喜欢语文,并自觉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以“成绩的高低论英雄”的看法,发现学生的优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改变“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对阅读的理解都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教授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样不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贴近语文文学之美,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以情动人,以理育人,才能培养“智商”“情商”相得益彰的人才。
2.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先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积极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建议。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课文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背诵,以及教师对文言文的释义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去领悟文中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教师再进行通篇释义,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回答等形式,发表自己对整篇文言文的思想感悟。教师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做出教学评价,并综合整理文言文中心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认知到学无止境,孔子敢于承认自身学识不足,以及古代人们积极探求客观真理的精神。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所有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会变得更加顺畅、更加高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尝试和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竭尽全力去激发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进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7(4):31-32.
[2]叶小伟.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小学语文,2019(4):22-23.
[3]杨美荣.谈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