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唐一尚
[导读] 当前,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积极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当前,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积极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意义;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活动的实际,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能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合作性互动性,成为语文学习,自我掌控的主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标准,能够根据标准中提出来的要求,把握最基本的方向,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自主学习课堂进行具体分析。
一 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他人的帮助和引导下,通过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学、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特别注重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的特点,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兴趣的驱使下能够主动进行学习;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即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和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性质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规划部署、自我调整、自主认知和自主训练强化等途径进行学习,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
        从以往的课堂教学来看,若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热情,那么其自主学习热情也会更高一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自学热情当作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与小组对比书写的工整程度、段落总结是否到位、字词默写情况等,让学生在小组对比及组内成员对比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再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还能调动学习热情。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就要重视在竞争的过程中鼓励与引导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并能从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边提问边展示PPT:“文本中小主人公是这样和爸爸说的:‘不是的,爸爸,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但是如果去掉这一部分,会怎么样呢?”经过学生的反复诵读与交流分析,得出小主人公说出的这几句话是借助爸爸之前所说,若缺少这一段内容,爸爸可能就不会相信。又如,“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段落中,教师提问:“此段中使用的‘那样’是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排比”,然后教师继续问:“若将三个那样去掉,对文章有什么影响?”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回答:“若没有三个那样,骆驼的丑就不能更深化地体现出来。”经过PPT图片的欣赏,教师总结,排比句可以更加深化表达的内容。此过程是对翻转课堂的深化,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文章。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先根据教材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查阅作者背景资料,之后根据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和探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成果。以学习古诗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一是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二是查阅诗人的资料;三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想象自己如果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巩固学习成果。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古代先贤哲学家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不同的环境对于人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对于培养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方式和思维习惯等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好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预习基本的字词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参与课本剧表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在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复习,如为学生提供复习的思维导图、巩固练习题、文化知识材料等,并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设计,给学生增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内心建立起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们学习的状态,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探究有收获,有新的发现,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邢劲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87-389.
[2]温润花.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18(09):66-67.
[3]张立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