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李冰松
[导读] 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文的预习环节、引入环节
        【内容摘要】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文的预习环节、引入环节、解决课文重点句子环节、拓展环节中的运用,清晰地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改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注意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让课文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 课文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的课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降低课文教学难度、保持课文教学的完整性,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在适度热身、精彩导入、充分训练过后,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整合,独立地进行编码,让整体的课文知识脉络存活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进而能够随时提取,合理地运用?
        我在教学中尝试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课文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课文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使困难、复杂的内容清晰化、系统化地凸显出来。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课文转变为图形,即: 将关键词词抽出来用图标、照和图画表示,将其在平面上艺术地布局,再用一条曲线将其串连起来,形成一幅画面,从而直观地表达了课文的全貌。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分析课文,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的过程,从而达到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此外,这种网状的思维图,给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支架,促进他们使用课文语言和信息进行交流的欲望和能力,符合学生的兴趣、记忆和思维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融合和信息的输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改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注意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等。

三、思维导图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以《新标准英语》三起点的教材为例,谈谈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预习环节、引入环节、解决课文重点句子环节、拓展环节、家庭作业环节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教学。
1.在预习环节的运用
        预习环节不仅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并且在课堂中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所得,孩子们会信心大增。
        【教学案例1】在让学生预习Module4 Unit2 Book6之前,我在白板上出示了思维导图的一小部分:

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认真阅读,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课堂上,我检查了两个学生,让他们当着全班的面,把自己思维导图用语言的形式进行汇报。I can find out the animal in the forest. I also can find the animals in the zoo.I can find outabout the weather in the computer....然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这样,在预习环节, 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能打开了语言路子,因为句式简单,学生口语流利,想象力丰富,发言也积极了。
2.在引入环节的运用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初生牢牢地吸引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2】在引入课文Module4 Unit1 Book6 Where are the book about computers?时,我把课文的挂图贴在白板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孩子们把图上看到的一一回答“I can see many books .” “There are two children and a woman.” “I can see a library.” “I can see a computer?”我接着说:“Oh,this is a computer.What can you do with a computer.”学生展开了联想,在我的协助下画出了思维导图。
       
   因为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学生回答特别积极。接着我又把孩子们的思维拉回到课文内容,我说:“Now,what can Lingling and Amy do with the computer?Let’s enjoy the text vedio and amswer my questions.于是学生的思维在一放一收的状态下,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3.在解决课文重难点词句环节的运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我们小学英语中解决重难点单词和句子的指导方向,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学习课文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教学中的实施应用,是英语教师值得探索的内容。我常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打开联想,进行句子语感的训练和新词的操练。
        【教学案例3】在操练课文Module4 Unit1 Book2 Do you like meat?的重点词句时,我出示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这样学生看着图自然而然地从机械操练中转到意义操练,动口的同时,思维也进行了运转。
4.在拓展环节的运用
        课文的拓展是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在学生把语言知识及是转化为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中,课文的拓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教材文本的思维导图为支架开展拓展训练,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撑,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情和理解所学课文,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信息的有效输出,学生能更好的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且,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语言运用的真实性(龚亚夫,罗少茜,2003),使拓展活动科学而高效。要做好拓展,我认为要让学生:理思路 + 抓特征词 + 理解内容 + 画出思维导图 + 重视复述和改写
        【教学案例5】在课文Module3 Unit1 Book6的拓展环节,我在黑板上顺着课文的讲解,我画出如下的思维导图。

         学生看着这幅图进行复述难度得以了降低,在读了课文后能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样的图帮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交际性。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整合跾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作为英语老师,能把思维导图引进课堂,运用于课堂,学生将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作家出版社,2000年
3.李陆林,“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境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