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徐莘莘
[导读]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大众的喜爱。
        摘要: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大众的喜爱。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武术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将武术教学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且能够达到强身健体、优化体育教学成果的目的。因此,本文研究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武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传统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娃娃抓起是每个国家采取的措施,尤其在中国这个教育大国,传统武术更应该在青少年中推广,小学体育课堂就是传统武术正确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下文结合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发展优势,教师教授时的注意事项来寻求传统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正确途径,为传统武术能够更好地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努力。
一、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的意义
首先,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科教学中都有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力度,并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应进行贯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武术教学,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至关重要,有利于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其次,中华武术历来重视对习练者们武德的培养,提倡武德与武艺的并重。通过学习武术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意志品质,自觉养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最后,通过学习武术,使得习武者对武术的认识逐步加深,产生对武术的认同感,进而会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武术锻炼也增强了体魄,对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二、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开展现状
        学校体育师资能满足一般项目的体育教学工作,但教师武术专业技能较弱,无法满足学校开展正常武术教学工作,武术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练习武术的最佳时期是在少年阶段,让一个零基础的小学生从基础武术内容开始练习,不仅学习的积极性较弱,而且很难能学到武术精髓。再加上武术教学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一方面场馆和器械的匮乏,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武术器材实际在体育课堂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仍停留在武侠小说、武打影片等认知阶段,对学校武术的内容缺乏兴趣。
三、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利用传统武术有效地渗透德育思想
        习武之人必先习德,武德是衡量习武群体的一种道德与文化标准。当今武术教育应当将武德教育摆在首位,这不仅有利于武术教学在学校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武德教育在学生思想中的渗透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现代的德育包含了礼仪教学,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礼仪文化更是很慎重的。为了有效地提高传统武术的发展,在小学武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恃武而骄”。例如,在进行太极拳的教学时,要告诉学生太极拳的练习提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以轻盈灵巧的动作,用较小的力气使来犯者失误而落败。所以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的时候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太极拳练习者绝对不会故意加害对方。可见通过结合德育教育,让学生既学会了传统武术动作,又让学生能够学会了友爱他人,不欺负他人的道理,树立了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和重复性的学习模式容易感到枯燥和厌倦,因此,教师可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武术情境,带领学生将武术的学习融入到相关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中进行武术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示范和引导,为学生的武术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将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例如,在教学格斗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情境中,如警察缉拿罪犯。一个同学先扮演警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格斗动作与“罪犯”进行搏斗,将其缉拿归案。扮演罪犯的同学则可以在动作上予以配合,一个回合结束后,两个同学交换角色,继续练习。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控全局,防止学生假戏真做,对身体造成意外伤害。
        (三)拓展教学形式,重视学生差异
        学生成长环境不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于武术这样的科目,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这种差异性,并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武术的自信心。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对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应该多加关注,及时鼓励,当他们有了进步的时候,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表扬,让他们认同自己的训练是有所收获的,感受到成长进步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热情,产生学习动力。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当学生对练习强度出现厌倦或身体适应不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护好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
        (四)改革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机制
        小学体育教学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将武术教学运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确定武术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例如: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教学,一节武术课教学,将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穿插开来,这样能够在完成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思想上增加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使小学武术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要进行改革。武术教学不能是从小学到大学的重复性内容,而是要从教学阶段、武术学习层次等方面有计划的、逐步的实施。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武术教学之后,可以将学生武术学习经历写进档案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填写。最后,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将武术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结合。每周一节武术课的安排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应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将武术教学变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式。即小学可以将武术教学与每天的运动项目上来,将武术教学从体育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通过不断改革在不久的将来,传统武术一定会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形成一套体系,丰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完善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能够对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坚持练习,自成一套健康体系,能够使自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文.武术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19,8(37):62-63.
[2]陈丽玲.加强武术教学优化体育课堂刍探[J].成才之路,2019(23):97.
[3]方阔丞.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4):179-180.
[4]许民强.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武术(研究),2018,7(02):45-47.
[5]程钦东.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试点[J].运动,2017(24):68-69.
[6]刘香.传统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