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唱歌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马 玮
[导读]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育的侧重点。
        摘要: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育的侧重点。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也应该更多的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去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歌唱水平。本文基于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唱歌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唱歌教学探究
引言
        现代化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此理想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基于教与学的实情,设计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进行铺垫。
一、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此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而,教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模式时,必须进行有效的设计,要充分把握住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强,以及学生充满想象力等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顺利培养奠基。比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欣赏课“狮王进行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播放此乐曲的动画falsh短视频,并借助图形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找出狮子吼叫了几声,增强了学生对乐曲的感性认识。然后,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如铃鼓、手串铃、木鱼等为乐曲伴奏。对于学生的选择,教师要持开放式的鼓励态度,让学生从尝试到比较,再到达成共识,他们自行选择打击乐、情景剧等方式,对乐曲“狮王进行曲”进行表演。此种开放式的教学,能迅速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对于学生的表现过程,教师要给予鼓励与表扬,要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让大家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游戏趣味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开展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例如通过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游戏代入感。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音频等素材,让学生多渠道接受音乐知识,动态的教学互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图文结合方式,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避免教师板书和口述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多媒体课件方便教师后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优化,有助于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三、创建温馨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没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加上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氛围都比较严肃。这使得小学生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提出来,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建多个音乐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音乐知识与技巧,分享音乐感悟,进而实现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

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热情和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通过趣味性的方法导入教学内容
        趣味性导入就是在正式讲授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有趣的游戏、故事、音乐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音乐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引导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调动整体的课堂气氛。准确有效的引导工作对老师来说有一定的要求,老师要在上课前,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眼神提醒和手势语言等吸引学生的注意。适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群体突出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对陌生的东西充满好奇,因此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设计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多样化的特点采用丰富多元的趣味性活动。常见的方式是做游戏和创建有趣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生唱共产儿童团歌时,课通过多媒体影视化呈现的方法,让学生对歌唱的背景和内容感同身受,调动学习兴趣积极性,顺利进入到正式的歌曲教学中去,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做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直到下课,例如在捉迷藏这首歌中,老师带学生做几分钟的捉迷藏的游戏,然后再放这首歌,学生们在情绪高昂之时对歌曲的印象也更深刻。
五、趣味教学在小学歌唱练习中的应用
        (一)巧用动物发声,为气息运用助力。为提高学生发声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来引导学生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进行发声练习,或者利用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来进行分组比赛学习,从而达到歌唱练习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歌曲《数蛤蟆》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预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炎热的夏天,两片池塘的小蛤蟆纷纷冒出水面,蹦蹦跳跳,在荷叶间戏耍的情景。随后配合音乐节奏,启发学生想象并模拟小蛤蟆的叫声和动作做发声练习。整个过程不仅活泼热烈,生机盎然,而且十分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二)巧用趣味音阶,为音准形成助力。音阶练习即引导学生利用腹部力量,以尽量缓慢细小的气息准确而均匀地发音,随后跟随琴声依次升高音阶进行模唱。音阶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听声辨位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音准,形成良好的音感。教师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阶练习,可以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快乐、轻松、自由的体验。例如,在“听声音摘果子”的游戏中,教师分别用七种不同的水果来代替七个音阶,要求学生在聆听教师弹琴的过程中,根据所听到的声音摘下与之相应的果子,采摘正确即可获得品尝该水果的奖励。这就使音阶练习变得有滋有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不同音阶的形象记忆。(三)巧用工具伴奏,为歌唱练习助力。在人们通常的认知中,一说到“伴奏”首先会联想到五花八门的乐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身边很多随处可见的小物品,甚至我们的身体一样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体制下,趣味性教学作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应当受到良好的推广使用。当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边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做好课程流程设计,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趣味性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苏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4-235.
[2]胡国辉.构建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新模式[J].黑河教育,2019(06):65-66.
[3]张春娜.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