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式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李 毅
[导读] 小学体育教学的结果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学科的乐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结果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学科的乐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小学生缺乏锻炼的时间和积极性,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自然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大国,体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学到高中,它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本文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高我国的体育教学水平。
        1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调的体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是课堂的主人翁,大多以单向灌输的形式进行,这种单调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1.2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内容过于简单、严重低估学生能力等问题。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对知识也充满了渴求。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不仅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制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2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策略
        2.1及时、丰富的体育教学评价
        实践证明,适时、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体育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评价方法应灵活、合理、具有激励性。小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及时为学生指出改进的方向。当老师发现学生的“亮点”时,要及时表扬,为学生注入力量,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了解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2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不够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体育作为体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不断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除以往固定项目外,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游戏、娱乐和竞技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得到全面发展。


        2.3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讲解,让学生自主实践。但是,由于学生的不同,课堂表现也不同。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观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和内容。比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不同的体育运动内容。身体条件好、运动能力强的男生,教师就给他们讲解关于篮球的知识与专业技巧,安排他们进行强度相对大一点的篮球训练,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篮球水平和素养。而对于大多数的女同学,则组织她们进行分组跳绳竞赛,还有一些奔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安排“撕名牌”的竞赛游戏,总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发现学习体育的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必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锻炼,组织学生课后积极参加锻炼,成立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大型运动会等,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尺度。小学生要想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就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好体质,努力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课外活动的设置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小学生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启蒙,更注重个性的培养。更多的团队活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发展。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玩耍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在这个小学阶段,这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要让孩子们享受体育运动,培养健康体质,引导学生自主锻炼,促进小学体育的发展。
        结束语
        体育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体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相关资料显示,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加快,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小就要培养人们对运动的兴趣。小学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转折期,应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锻炼兴趣,引导学生。只有保证学生喜欢运动,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改善当前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佳.返璞归真: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自然状态[J].运动,2019(05):118-119.
        [2]宁登海.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117-118.
        [3]朱正龙.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应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06):363-364.
        [4] 张文娟.改革我国教师教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15,24(6):123-126.
        [5] 樊勇.浅论构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2015,12(1):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