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方法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郭树军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备受关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备受关注,因为要想促使学生实现综合成长与长远进步,就必须要切实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有勇气去面对成长磨难,以自信面对成长失败,以谦虚去看待成长进步。如此,则可增强学生的韧劲,使其渐渐变得健康起来。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便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将从利用运动挫折培养抗挫能力、利用运动进步培养成长自信、利用体育精神优化心理健康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逐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素质、优化策略
        在过去,小学体育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变化,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也浪费了优良的体育精神。这就导致小学生无法以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成长得失,而情况严重的话,那么则有可能会危害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对此,小学体育教师便要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针对小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预防,还要客观分析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伤害的各类要素,由此进行心理防御,尽全力去保护学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一、利用运动挫折培养抗挫能力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有可能会遇到相应的挫折与失败,因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限,可承受的运动强度也比较固定,而一旦运动方法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运动强度过大,都会让学生经历运动挫折,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对此,小学体育教师便要在学生受挫时渗透抗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任何的运动不足、受挫与失败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所以学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可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由此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就如在立定跳远运动中,笔者就监督学生反复练习双脚起跳、落地姿势,还监督学生调整了跳跃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内化体育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但是,在短期内,小学生很难转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虽然掌握了立定跳远的体育理论,却难以做出规范动作,而这就让不少学生备受打击,就像是“焉了的茄子”一样郁闷不已。对此,笔者就及时告诉学生,每一次的成长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产生的,尤其是要想转变行为习惯则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反复练习,所以小学生无法立即掌握立定跳远技能是普遍现象,希望学生不要因此气馁与失望,而是要调整状态,展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状态,反复练习立定跳远姿势,且要及时总结运动经验,以便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利用运动进步培养成长自信
        正如每个学生都会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受挫一样,他们的整体运动水平是处于循环上升的状态之中的。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则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学习表现,通过形成性评价去突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由此来赏识、激励并鼓舞学生,使其能够切实形成成长自信,而这就可让学生受益一生。
        就如在跳绳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多练习跳绳,将跳绳活动变成自己的日常行为,由此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为此,笔者就讲解了跳绳的好处,还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了跳绳的标准动作,监督学生规范了摇绳、起跳姿势。另外,学生便要在课后自主练习,由此掌握跳绳的技术动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本班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跳绳技术,且能连续跳绳,而且少部分学生还学习了花样跳绳的方式方法。由此,笔者就及时表扬了学生,动态呈现了学生的运动进步。如此,学生则可大受鼓舞,形成了运动自信。对此,笔者告诉学生,只要懂得坚持,不畏艰难,不惧失败,那么他们一定可以取得进步与成长。
        三、利用体育精神优化心理健康
        体育精神是体育学科的重要隐性资源,不仅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资源载体,同时也可切实改善学生的品德意识,让学生传承优良的体育品质。对于这一隐性资源,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善加利用,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所特有的优良品质,突出每个体育项目的人文思想,由此熏陶学生、启发学生,切实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便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足进步。如此,则可及时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全面接受思想启发与精神熏陶。
        就如在足球教学中,笔者就突出了足球精神,让学生及时观看了完整的国际性足球赛事视频,让学生由此展开运动锻炼,且同时告诉学生,足球运动要求每个人都能以强大的毅力去坚持、去奋斗,不到终点绝不放弃,即便知道自己可能无法获胜,也要尽全力奋战。为了深化学生的思想印象,笔者则结合学生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放弃体育锻炼的真实行为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反思,使其自觉传承优良的足球精神。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及时调整运动状态,还可让学生在未来成长中坚守高尚的品德意识,使其有强大的毅力去对抗人生成长路上的各类磨难。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靳成宝.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8(30):43-44.
        [2]何丽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