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因此拥有的各种传统文化也鉴证了历史的发展,其中戏曲文化作为一种经典民族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也仅局限于之前还未曾接触更多外来文化入侵的老一辈民众,新时代下的小学生更是对戏曲感到陌生,于是戏曲文化逐渐被青少年一代淡化。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将戏曲文化推入中小学校园,并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不可否认这种融合教育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完善。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从戏曲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为出发点,从创设校园文化,激发小学生戏曲学习兴趣、优化戏曲教学内容,实现戏曲与音乐的契合以及邀请民间艺人,充分弘扬戏曲文化等方面对戏曲走进校园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戏曲;音乐;传承;传统文化
1.戏曲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1.1教学意义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戏曲进入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可以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并了解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通过教师的合理教学,让小学生掌握经典戏曲的文化背景,培养小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音乐鉴赏能力。
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能将戏曲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对教师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戏曲知识,才能将戏曲与音乐融合,所以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最后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将戏曲引进小学课堂,能够为校园增添一些浓厚的艺术气息,这也符合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目标。同时,将戏曲当做学校的一种音乐课程资源,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完全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开发,丰富了学校的音乐课题研究,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1.2传承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事物的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延续已经逐渐淡化,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戏曲也逐渐被新时代的小学生所遗忘,因此非常有必要将戏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去认识并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也能起到一定的传承戏曲文化作用。此外,如果能发现并挖掘出更多对戏曲感兴趣的小学生,还能对其进行专业的戏曲培养,这对于我国戏曲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戏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
2.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在2003年就首次提出了要将京剧引进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2008年我国教育部门也正是提出要将戏曲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大力倡导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由此各地级的政府部门也积极响应,并不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戏曲文化的传承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来推广吸取走入中小学校园的脚步。也正是有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让戏曲走进校园得到真正落实。
2.2各小学响应号召,加大戏曲教育通识力度
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各小学目前都积极引进戏曲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我校也已经实施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传承意识更加重视,并在校园内渲染戏曲文化氛围,并经常组织小学生观看经典的戏曲表演,让小学生在戏曲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培养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当地教育局邀请专业的戏曲人员为全区师生进行表演,不止是让教师学习专业的戏曲知识,同时也让小学生近距离的与戏曲文化者交流,切身的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力量。
3.戏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
3.1创设校园环境,激发小学生的戏曲学习兴趣
一方面,想要将戏曲与音乐课堂相融合,首先就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戏曲文化元素的氛围,让小学生从整体思想上加强对戏曲的认识。比如可以在学校的长廊内搭建一个戏曲长廊,并在此展示一些脸谱或者戏曲服饰等等,让小学生对戏曲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
当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建议一些道具以及服饰的制作平台,让小学生参与到戏曲道具的之多当中,也能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戏曲素养,对后期戏曲与音乐的结合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还要让小学生对学习戏曲建立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戏曲产生好奇与兴趣后,才能更好的开展戏曲教学。比如在学习《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尤其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戏曲,对戏曲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教师可以先对京剧的发源、行当以及表演形式等做一个简短的讲解,调动起小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京剧当中的亮相或者拖腔等,让小学生逐步了解京剧文化。然后再精心去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然后慢慢跟着模仿,最后当学生们熟悉以后,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学生们进行角色表演,这样更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戏曲的积极性,
3.2优化戏曲教学内容,实现戏曲与音乐的契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戏曲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各种类型的音乐风格以及流行歌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大街小巷经常也会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所以小学生很少能接触到戏曲,而且如果直接将戏曲与音乐融合教学,也会显得比较突兀,因此音乐教师要在戏曲与音乐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在引导小学生接触并主动参与到戏曲学习中。
首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小学生特别喜欢故事,所以教师可以从故事为切入点,给小学生讲解各种拥有戏曲元素的故事,比如《智取威虎山》就是一个充满故事情境的戏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威虎山的相关文化背景,然后对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戏曲道具来强化小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最常见的戏曲道具就是脸谱,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央戏曲频道的京剧脸谱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脸谱色彩选择、线条勾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还有一些戏曲人物的服饰,比如皇帝的服饰或者丫鬟的服饰等等,让他们比较不同年代戏曲人物服饰之间存在的差异等。再者,最重要的就是戏曲的演唱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经典唱段,为学生讲解不同戏曲中的声腔,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体会戏曲的独特韵味。比如在《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习中,需要学生学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仔细辨别“西皮”以及“二黄”存在的区别,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
3.3邀请民间艺人,充分弘扬戏曲文化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融入戏曲的活动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不少小学还缺乏专业的戏曲教师,所以教师资源匮乏的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民间戏曲艺人走进校园,为师生开展戏曲知识普及、演出培训等活动。民间戏曲艺人是非遗文化传承中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在经常性的演出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小学校园可聘请他们为辅导教师,并为之颁发聘书,让他们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声乐、唱腔、服装、道具等方面的指导培训,一方面可以解决校内戏曲教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发挥他们在戏曲文化传承上的传、帮、带作用。有田间的小学还可以成立戏曲社团,让聘来的民间艺人担任社团负责人,组织爱好戏曲的师生开展戏曲唱、念、做、打基本功的日常训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戏曲不单单是一种具有较强专业的意识表现形式,同时亦是拥有浓厚文化内含的传统艺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戏曲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汇总,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兴趣为切入点,对戏曲文化进行优化,在戏曲与音乐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才能真正的调动起小学生主动学习戏曲的积极性,继而让小学生在接触、了解、学习以及体验戏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戏曲素养,最终推动我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梁兰丁.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三)——再谈戏曲音乐进课堂[J].黄河之声,2013,(21):52-53.
2.衣秋雨.民族音乐的流传——谈戏曲走进中国音乐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戏剧之家,2018,(05):180.
3.王鹤.让戏曲点亮小学音乐课堂[J].戏剧之家,2016,(09):207.
4.张永全.让戏曲艺术走进课堂融入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24):102.
5.饶光容.京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