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组织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养成的基本能力。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查询文献、甄别信息和主题探究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引动学生养成的关键能力。所谓的史料实证是指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搜集、辩证,通过再现历史真实,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不仅可以驱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实证方法验证历史问题,提升历史认知能力。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价值,我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采取如下策略进行培养。
一、查询文献,获得文字图片
学生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历史材料的搜集者和辩证者。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为基础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信息搜集任务,驱动学生们采取多样的渠道搜集、整理历史材料,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为接下来分析、辩证史料,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愈加丰富,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之前,会结合新知内容,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驱动学生们自主地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初步认知历史内容,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在实施教学之前,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搜集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的信息,并思考、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用了哪些措施?”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方向,提升史料搜集能力。
二、结合影视,学会甄别信息
史料是对历史的记录,史料有真假之分。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历史认知能力的限制,所获取的材料有真有假,而且,大部分学生无法对这些材料有效地进行甄别,导致受到虚假史料的影响,建立错误的历史认知,影响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同时也限制着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对此,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自主地搜集信息,还要采取多样的方式驱动他们甄别信息,通过甄别信息,掌握真实的历史,顺其自然地发展史料辩证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在实施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会立足学生们对影视作品感兴趣如此特点,鼓励他们搜集影视资料和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在二次整合史料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
以“鸦片战争”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们通过网络渠道观看鸦片战争电影,联系搜集到的文字信息和教材内容,分析影片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学生们可以发现,这部影片真实地反应了面对列强的欺压,中国人勇于斗争、顽强奋战的精神。但是,在影片中,鸦片战争是以因为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基于此,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的起因是林则徐禁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影片和教材内容,你觉得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问题的提出,不仅驱动着学生们甄别史料,还可以使学生在探寻什么是真实的历史的过程中,建立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知,提升历史学习质量。
三、主题探究,提升学科意识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学生们树立求真意识,在此驱动下,探寻真实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指导未来生活。因此,在实施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求真意识。因为大部分高中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不会甚至是不敢质疑权威,如此在缺乏独到见解的情况下,历史认知发展受限。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尝试创设主题活动,以轻松自由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历史的戒备,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碰撞思维,提升学科意识。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在实施教学之前,我先鼓励学生们自主地搜集与该历史事件有关的信息,分析信息,认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萌芽和发展。在课堂上,我立足学生们搜集到的信息,创设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对《大宪章》《英国国家史略》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总之,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搜集史料,甄别信息,提升学科意识,使学生们在有效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历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芳.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1):67-70.
[2]彭正奇.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