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地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并且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影响之下,要逐步实现高中地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综述,之后着重的分析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诸多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以及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目标。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展也会打下相对良好的基础。作为高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态度以及价值观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与效用。在有关核心素养的目标影响之下,教师需要积极跌为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环境观,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自身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认知,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逐步获得显著提升,继而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在确保地理核心素养的前提下确定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目标追求。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在对基础进行灵活掌握与理解的前提下,逐步做到活灵活用。
(二)教学内容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有实践能力、学习方式与态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书本上有关疑难问题的解答过程与方式,促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的方式,在保证学生对问题感兴趣的前提下,不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顺利高效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继而逐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保证详略得当,促使学生在掌握全面系统知识的前提下深入的了解个别知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融合特征
(一)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特色
首先是多样性。所谓多样性,主要指的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大体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知识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四个方面。其次是科学性,所谓科学性,主要指的是地理核心素养实际上的培养方式相对比较科学,因此也常常使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
不管是核心素养还是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都是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围绕学生来开展,并且教学的内容也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这也是与新课改中倡导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观念相契合。
(三)明确地理课程改革目标
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符合,同时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将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地理人才作为根本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地理学习与思维能力。保证核心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继而逐步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三、核心素养下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支持与优化,促使学生可以逐渐获得更加直接与客观的形象,收获的信息量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促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举例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不仅可以用它观看课件图片,还可以观看教学视频,逐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将地理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在进行有关理论学习之前,可以适当的引入一定的设定场景,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提供积极地指导,促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全面与系统的加深对于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之间的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相互交换,不断体会对方的思维世界。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此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开设种类多样的课堂。例如,可以开设翻转课堂,在课前为学生发放预习导学案,不断提出有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措施,在课堂中听完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分组探究之后逐渐得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教师要对其进行点拨与指导,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另外,在实践课堂中,对地理知识进行实地考察,野外的各类活动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模拟实验课堂,使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组织教学,举例说明,在讲述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与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等一些难度相对较大与不易理解的各类知识之时,一定不能单纯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真切的感受身边的地理知识,以此来促使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逐渐变得更加形象以及具体化。
(四)将核心素养贯彻到教学中
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下,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以及环境观等等,继而逐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念逐渐树立起来。坚持正确的人地观念,积极地引导学生逐渐发展成为一名对未来与环境有着极强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存在的人地矛盾现实例子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客观的解释原因,积极地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培养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正确影响的认识,掌握人地关系不同阶段的 表现。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将综合思维的能力利用起来,逐渐从多个维度来开展地理现象的深入分析。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地理现象的习惯以及意识,客观的了解有关区域的认知方法,继而形成合理的区域开发的观念。另一方面,教授学生使用合适的地理工具来逐渐完成相对既定的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发挥地理的眼光来对地理环境进行认识与欣赏。
(五)保证教学评价多样化
要对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教学观念的教学观念进行客观的关注,合理的检测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与多种方式来开展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在有关评价的形式方面,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说,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来进行自评以及互评,促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教师的评语需要以鼓励以及具体的指导为主,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在评价方式的选择方面,需要使用笔试以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从本质上促使学生的地理成绩得到显著提升,促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因此,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来合理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陶向国. 改变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可持续发展性人才[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28-930.
[2]李晓瑜.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策略[J].发展[3]霍冲.基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