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像一面镜子,不仅呈现了不同民族、地区几千年的兴衰,还记录了漫长民族发展进程中文化形成的过程。不论是民族的兴衰史,还是不同的文化,都对当下的社会发展起着警世作用。相比较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是当前高中阶段历史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以及探究技能,指的是学生在知识观念培养中形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爱护主义精神。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有效传授历史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复杂,包括培养学生运用唯物的历史观念看待事物、运用超越时空的观念理解事物、运用历史资料佐证事物、运用历史知识解释事物等。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通过高中历史学科课程学习的开展,学生能够对人类发展历程形成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历史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能够运用历史观念来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确保问题的顺利解决。通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其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唯物史观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科内容应当达到高度的统一,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精简的知识内容能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的牢固的基础知识、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辩证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
三、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历史学习的意义
核心素养落实到高中历史课堂,就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授课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学生自我学习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授课老师应借鉴历史言论或参考相关书籍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有针对性的授课目标。
(二)、科学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与技术
教师要随着多元化信息的教学应用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逐步的拓展。教师也要提升学生的升学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高中历史教师也要尝试着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牵扯到历史人物事件,使教师就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景的方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当中抓住角色定位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从而站在历史角度对事物的发展有一个深层次的见解,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历史学习素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要注重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其有效转化为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其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比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像一体、图文并茂的情境,通过编演历史剧,引导学生抠细节,并扮演相应的历史角色,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教师在现代髙中历史教学中,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更好地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四)、注重史料实证的积累与辨析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和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以及对各种历史资料进行辨析、研究和考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体会并树立实证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证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出发,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内容高度适宜性与合理性,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高效教学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2-23.
[2]梁永.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12):81.
[3]石振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