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铺垫基础的地理知识。而最近几年来说着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迅速流行。而本文就对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好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地理习惯,奠定学生的地理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基础的关键内容。坚持核心素养理念,做好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就需要从目前核心素养中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其中的问题实行针对性的措施。
1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它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我们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地理时间、人地观念等不同方面。其中人地观念指作为核心主要提倡人与自然的协调,而地理实践指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课堂知识来解决各种实践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还有一项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教学,它指要充分掌握人与自然、气候、城市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2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主要表现它三个方面的特点,在人地观念方面,表现为要使学生对自然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掌握,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提高其保护自然的理念水平,同时对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有一个清楚的掌握,能够了解如何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性教学方面,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同时要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从而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地理失误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地理实践方面,它主要要求学生要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该区域的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等有一个掌握,同时对于无法理解的地理现象要能够通过各种调查实践,对其进行解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处理,应变能力,提高其对自然灾害的判断水平,使其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规避措施。
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学校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虽然我国评判高中教学水平的标准越来越全面,对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养成也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但是在一部分学校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学生参与程度低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师中心理念仍旧顽固,学生不具备教学工作的实际主体地位,在核心素养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大部分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这是违背核心素养理念的错误观念。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但是在教学中缺乏相对应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单一,模式固定。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教学过程中仍旧以单纯的刷题,讲题作为学生提高知识掌握能力的主要形式,磨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一些家长,地理老师仍然坚持唯有成绩才是第一标准的错误观念,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看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努力,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长久以来势必会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认为努力学习是无用之功,不仅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造成学生丧失对于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作为家长,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忽视过程唯结果论,必须要提高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积极接受学生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
4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4.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教材中水循环这一知识点为例,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正确的人与自然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合理使用水资源的认识。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前播放特定的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小视频等,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来使得枯燥的教材文字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向学生代入正确的人与自然的观念这一理念,告知学生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存在紧迫感。随后引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这一知识,在提高课堂趣味的同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4.2通过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地理认知
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为支持,结合互联网中大量的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只是扩展以及生活化教学。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可以借用微课视频为载体,实现对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思维的渗透。虽然地理知识内容复杂,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但是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工作,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做好对教学方式的精心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
4.3利用典型案例,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以教材中对荒漠化治理这一章节知识为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在教学时向学生讲授我国西北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案例,随后让学生独立从案例中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并将其分为自然与人为两个角度。在此基础上,提问同学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开展荒漠化的治理。在收集学生的回答之后,进行评论,引出我国治理荒漠化的实际措施,以及当前的治理成果。在这次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指出其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充分的掌握的章节知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地理思维。
4.4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地理教学中知识的复杂性与深入性,如果使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以枯燥无味的课堂灌输式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大大的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不进去,教师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通过开展多元化地理教学来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模式,户外实践教学方式等等,创建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练习生活的地理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方式,促进学衡地理思维的养成,提高告中地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能有有效的烘托地理课堂的氛围,我们可以借用蕴含地理知识的小故事,或者短视频片段,在课前播放给学生,在教授完课堂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分析课前观看的视频中与本节课堂相关的知识要点,不断的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
5 结束语
要想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地理教学核心素养,要充分地开展综合性教学,同时注重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人地理念。作为教师要明白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而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综合性的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向韬.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14):147-148.
[2] 杨光辉.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 2018, 000(019):104.
[3] 陈文新.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