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孟江霞
[导读] 核心素养是在2015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2015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是新课标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美术核心素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本文主要对核心导向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导向图 小学美术 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以及优质的教学内容,作为美术教学,从最初的强调双基训练,到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科育人理念,如何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教学中是每个一线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从改变观念到教学方法的创新追求,从过往的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到对学生总体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都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与完善。
一、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概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提出
        思维导图 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极具实用性。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思考中心,向外发散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交互连接,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展示,形成由一个概念发散思维向四面生长的立体的知识结构,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汇聚在一张图表中,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教师所展现的思维导图进行观察、理解、模仿,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和价值,就必须要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和支撑,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依据
        1.思维导图对问题设计过程提供多种形式
        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使用主要是根据问题设计进行展开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和提出可以突出教学本质,推进有效教学的实现。思维导图利用开放式的问题,将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小问题,层层深入到大问题,并可以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带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合学科特点,促进对知识脉络快速把握
        美术学科凸显视觉性。思维导图也具有可视性,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融合学科特点,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充分溶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脉络快速把握,促进学生记忆、思考,形成知识系统的立体的构建,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增长技能。以思维导图为基础,以多媒体为途径,实现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案例
        例1:利用思维导图,尝试以文化主题为核心组织单元教学。


        将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神州风采》、13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及13课延伸实践活动《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整合在一起,设计的单元主题是国家“宝藏”,“宝藏”指知识内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宝藏”所具有的神秘感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让学生感到无比珍贵珍贵,油然而生产生珍惜和保护的情感。这样整合后,课型转变为欣赏评述后的综合探索,使广泛的美术内容的学习不是程蜻蜓点水的掠过,而是有层次,深入进行的,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的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态度,使教与学的过程十分高效。
   例2:高效灵活的思维导图模式运用
        思维导图提纲式、思维导图设疑式、思维导图比较式。建立以思维导图为教学手段,正序伸展、反向推导、差异对比的高效教学活动。以《偶戏》实践活动为例,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思维导图设疑式,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或经验中而来,由解决问题愿望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解决了一个问题想到关联的其它问题,进而一步一步逐层解决,逐渐推导出获得的知识或经验。思维导图设疑式发挥了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可用在课前、课中甚至课后,有很多学生是在演出之后,通过观看他人的设计和展示,获得了新实践经验,有了新收获,从而对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作品添加,形成自己的知识资料。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中的实践措施
        1.与日常线性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美术教学相对来说,课程与课程需要联系较少,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容重新设计巧妙组合,从而使教材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专题,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学生始终在文化主题背景下看内容,条理明晰,线索清楚,对开阔眼界,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思维导图展现的形式多样,运用课堂教学时段灵活,可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是一种活态的教学方式。 
        2.利用思维导图,将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由枝到干理组织主题式单元计划;由点到面完善每课教学设计,并根据不同课例,设计学生的导学方案、实践计划等,帮助教师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总体上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教前心中有数,课上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依据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和的需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并思维导图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展示学习内容,或提炼、或概括、或延展从而促进学生了解知识脉络,顺藤收“果”。
总结: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替。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丰富的美术知识梳理出来,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怎么做,做什么,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使用是一种更为先进的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它与日常的教学结合,不断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思维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水平,切实达成学科育人目标。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一定会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
工具。
参考文献:
[1] 佚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下), 2018,89(9):48-48.
[2] 王萌.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绘本教学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No.171(8):173-174.
[3] 朱士泽. 以“思”理千丝寓“图”化糊涂——思维导图叩击下的美术素养养成策略[J]. 华夏教
师, 2018, No.099(1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