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何秀颜
[导读] 在这个时代学生们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摘要:在这个时代学生们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有的同学在教室及公共场合里大声的吵闹,乱扔垃圾,不爱护花草树木以及公共物品等;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等;上课不能专注听讲,走神,溜号,不能规范的完成作业,经常发生迟到早退事件,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不预习新课,对班集体不关心,劳动不积极,没有养成关心他人和爱护集体的好习惯。这样的同学多了,班级就会形成不良风气,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严,细,勤,实”四个方面去抓。
        关键词: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正文】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管理,也同时决定着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班级教育和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一定要加强班级管理的实践性,唯有将班级管理实践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班级管理中的质量困境
        在各个班级中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重要场所,体现在班级管理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既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规划,也关涉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求。实际上,目前班级管理的质量不尽人意,也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同时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三风”建设的缺少力度,低估思想政治资源的价值,是班级管理的三大困境,无一不体现着班级管理质量的堪忧现实境地[1]。
        二、如何管理好班级
        一个班级是否能管理好,取决于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其次是班级委员,作为一个好的班级里的学生应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当成这个班级的主人,都要关心班集体去爱护班集体[2]。既要推动学生们的全面自由发展,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同时优化班级生态环境,丰富班集体活动内容,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又要激活班级管理的动力,构建生态,绿色,和谐的新型班级[3]。
        三、创新班级的管理策略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进行创新的管理策略,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通过互动交流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班主任布置的各项任务以及工作,在班级的学习、劳动、卫生、纪律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4]。通过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作风,在班干部良好榜样的作用下引导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响应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积极投入到班级各项工作中去,推动班级管理进度和工作,才能高效地完成。
        四、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先人孔子告诉我们要有良好习惯的重要性[5],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单方面讲,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长的基石,也是学习成功的有力保证。例如,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就要抓好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回家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同时在班上指出行为习惯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指正做得不好的同学。如果好的习惯养成了,做事就会事半功倍。
        五、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不只可以在建设班集体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可以兼顾班级整体的健康发展。

如果学生能保证长期的良好习惯,就会对心理素质的建设产生正面效应,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和个性的完善,均有更好的促进意义。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并立足于学生实际接触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方式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鼓励式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摒弃传统僵化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也应当树立榜样力量,在细节中为学生以身作则。
        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采用的是灌输和强制教育手段,在管理中说教多,情境教育少,班级管理不灵活,形式单一,好习惯是指行为能持之以恒,自然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可以努力养成的,但是学生要克服坏习惯的勇气,要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也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有接受批评的虚心,还有基于对行为习惯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侧重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化学生的被动倾听为主动提问,在和他人进行想法沟通的同时,使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七、把握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诚然,良好习惯的影响力能让人一生都受用不尽,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在特定年龄,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中不断形成,在人的成长路上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家庭的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呵护孩子长大,关爱孩子健康,培养孩子学习,健全孩子人格所有一切都必须从家庭教育去出发。家长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摒弃传统居高临下的教育习惯,和孩子处在同样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敞开心扉,与家长和老师形成良性的互动。形成合力找到更能适应孩子成长的方法与手段,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习性。
        八、良好习惯要从点滴做起
        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对于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要重在培养要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重视细节也要认真细致、工作规范;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有预习、复习的好习惯。同时学生们也要学会,主动探究注重实践,静心倾听认真记录,客观反思认真总结。
        结束语:
        本文对“习惯”进行了一定分析,也探讨了习惯之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习惯并非偶然性的行为,而是真正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日常生活影响颇深,而且对于树立思想品德修养同样即为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他们的人生发展建立起了“知识银行”从小储备“知识资本”储备的知识越雄厚以后收获的“利息”就会越多,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终身受益的事。教师也需要正视自己的教育身份,只能引导,不能代劳,需要给予学生自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勇气战胜困难,进而培养出更为活跃的思想,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胡梦君.浅析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 2014(09)122-123.
[2]王新梅.论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30)124.
[3]胡生旺.浅议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的养成[J].文存阅刊,2019(18).
[4]胡志宏,向俊.浅议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79-00079.
[5]德庆曲珍.探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000(005)P.21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