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改革在逐步地推进和深化,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不断变化更新的同时也对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确保德育教学工作取得成效,初中班主任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经验,通过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变,积极寻求有效的激励策略,以保证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的耐心和热情。本文主要围绕着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来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的。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快速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思想、道德、法律等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激励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过程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受,长久地受这种情绪的熏陶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这种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耐心和热情,使其拥有了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彰显和智力的发展。
1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确保激励策略有效实施的措施
1.1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要想确保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顺利展开与进行,就要以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和德育观念为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提高德育工作教学高效性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对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和德育教育观念进行改变、革新和突破。在目前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教学时,必须要以自由、平等、民主、开放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充分认识到在德育教学课堂过程中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把二者放在同一个水平和高度。比如,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在课堂上拥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将教师放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指导和倾听地位,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反叛情绪和逆反心理的情况,为课堂环境的打造和课堂氛围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老师教学的质量都能提升一个层次和水平。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将开放性的教育观念充分渗透在其中,将学校教学活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使他们拥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
1.2团体与个体特性相联合的激励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德育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初中班主任在开设具体的德育课程时,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有效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1]。比如,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表现等差异,来采取分组教学和个人对话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初中学习德育课程的关键性和独特性。
在团体教育方面的激励措施主要表现为:首先,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和主要的学习场所,要求学生将自己现下的目标和对未来的期许以卡片为载体进行书写,并将其张贴在教室的一角。其次,要求学生对每一次考试过程的心态和考试产生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反思和改正。然后,以教室的后黑板或学习园地为载体,班主任可以自行书写或者要求学生每天定时更新所摘抄的激人奋进的格言美句。最后,班主任通过收集一些励志的视频和文章材料,让学生在观看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优秀人士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成功条件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激励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和更浓的信心去探索德育学习过程。在个体动机方面的激励措施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程度、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来制定个性化和独特性强的德育教育计划,这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举例说明,当班主任对学习动力和热情不足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后,班主任首先要对他们自身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寻找他们的兴趣点,比如:开展学生之间分享德育故事的活动、对自觉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物质与口头奖励等方式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耐心得到恢复,同时,在这些学生学习的态度获得一定改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成绩取得一定进步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表扬,以保证他们能够不断地前进。
1.3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基础,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
德育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知识,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为了实现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征为基本依据。毕竟,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决定了所实施的激励政策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例如,对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让他们加深学习和了解知识的程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科水平。对于那些表现较为庸常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特殊的考虑,在设定目标时也要有所调整和降低,让他们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极大程度上会直接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成效产生影响,而学生心理的个性特征也意味着德育教学所采取的激励策略要多元化且具有差异性。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对症下药、一针见血,才能使激励措施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我国德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广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学所占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因此,初中班主任为了确保德育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采取相应有效的激励措施,以确保德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乐芳.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44
[2]柳兴民.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