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重要性的日渐突出,教育者需更深层次地挖掘地理学科的德育价值。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生成。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景教学;品德教育;
从十八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品德教育在教育中摆上了首要地位。对于诸多一线教师而言平衡知识教学和品德教育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凸显教育价值。“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道德思想的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 。因此可以看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道德教育的内涵,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生成。
一、挖掘地理学科德育价值
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地理学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贴近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搭建支架,能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实现学生水平的提升。
“天气与气候”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小到每日天气,大至世界气候分布。阿瑟·格蒂斯的《地理学与生活》中专门用较大篇幅来描述天气与气候突出地理学的生活性。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初中地理湘教版的教材,因而笔者将围绕“中国的气候”展开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地理教学活动贴近生活
在地理学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会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创设教学活动形式和情境,比如设计旅游路线学习区域地理的活动情境、富有画面感的地理类诗歌语言情景、实践探究为主的问题情境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初中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应用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和方法。笔者所在学校因有学生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活动,其主题为“开放融合创新发展”,以此为灵感,创设学生在地理学习上营造更好的交流平台,于是将教学活动设定为气候主题交流大会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来自拉萨、南宁、漠河、海口不同地区的学生代表参加活动,采用交流大会资料单的形式制作学习清单的呈现不同内容的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在前往异地参会的穿衣和美食问题将教学活动串联,对照着现实中可能遇到的行程规划和真实交流大会中的议题设置教学中的流程。例如将中国的气候的气温主题划分为“中国的气温分布规律”“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png)
三、教学情景设置富有趣味
趣味性强的情境更加能吸引初中生的关注,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更进一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在本节中笔者联系当下最近的时事新闻,播放朱广权的天气新闻导入本节课的情境。利用“把秋衣秋裤都穿上,是对降温最起码的尊重.....秋裤及腰胜过桂圆红枣”的段子引出本文关键词“秋裤”,并将此常见事物设定为“秋裤杯”中国气候交流大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环节的最后利用大会温馨提示的方式,将“秋裤”首尾呼应。例如“温馨提示:天气变化时,既要关注气温,又要多关爱身边的人,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像秋裤一样去温暖他人。”
综上,地理教育者要积极挖掘地理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情景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资源,落实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形成学科教学课堂中的关键词、利用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的边界、首尾呼应将人文精神升华,引发学生的精神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参看文献:
[1]雷玲.与大师面对面—创宇时空的教育对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85.
[2]彭寿清.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34.
[3]叶飞.学科教师的困惑:在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之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6):39-41.
[4]夏霜.从失范走向规范:学科德育研究述评[J].中小学德育,2018(05):46-49.
[5]张悦.困境中寻找突破:学科德育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研究,2020(01):12-14.
[6]万莉. 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