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 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袁鸿
[导读]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一定的数学模型思想,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融入
        引言:数学模型是运用是数学的语言来描述世间事物的特征,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定理的理解。
        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会阻碍学生的实际运用,降低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但因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这给我国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让他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可以将数学模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在建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才更加有意义。当学生处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当中,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升,这样他们就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生活情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例如,题目给出的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求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就可以将实际生活带入到教学当中,可以将题目转化为将一个72人班级的学生分成2组玩游戏,一组的小朋友比二组的小朋友多12人,求两组小朋友各有多少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通过线段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思维,把两组分别有多少人求出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建模能力
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时,都是通过背诵解题过程和进行反复训练来构建数学模型,这一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但是学生不能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自主建模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当中增加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解题思维,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构建数学模型,例如,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把它裁剪为一个长方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纸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剪出来,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裁剪平行四边形,将其拼接为一个长方形就可以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遇到其他多边形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割补法求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该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建立自主建模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课堂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建模习惯
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模型思想,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能力,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太高,对数学模型思想的了解就更少,教师在课堂当中解说数学模式思想时,很多学生都不太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养成数学建模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放大镜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当中,慢慢引导学生说出在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会回答:“圆。”这时就能引入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让他们清楚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圆的直径长度和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并将讨论出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接着,教师可以再次对学生引导,引入扇形的知识,让他们清楚扇形的概念,如扇形的弧,还有圆心角等。在教学当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引导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水平,养成自主建模的习惯,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积极引导学生。
(四)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建模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各项能力都还是属于启蒙阶段,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帮助他们养成建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为了能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出数学模型的重要性,让学生将教师的建模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建模方法。教师应改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建模教学,锻炼学生自身的建模思维。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逐步让学生接触简单的数学模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良好的建模意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增强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为了能更好融入数学模型,教师增加了实践环节,以后还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较规律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让他们通过实践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及时引导,让他们熟悉数学模型思想,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教学当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主观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杨惠琼.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67+81.
[2]李莉.浅谈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3:83.
[3]王丹.从学生的视角走近数学模型思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