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教育大环境下,素质教育是当前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核心素养也成为所有教师关注的内容。但是从当前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核心素养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而这也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针对此,下文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化学是其中一门重点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有效渗透化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综合发展。
一、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从字面上即可立即,其意思中心、主要部分,这也就说明在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要具备且最为重要的位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综合性体现,主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涉及各个学科,其中一个学科就是化学。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程,他们在该阶段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1。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科学态度及社会责任这五大内容,要求学生形成这五大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基础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创新教学观念,如果教师的脑海中还是传统教学观念,那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最终都会回到传统课堂上,无法真正从本质上实现创新与转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提高自我教学水平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就拿“溶液组成的表示”这个知识点来说,教师可以转变过去以自己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配制溶液,在这个过程中牢牢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比例,并说溶液的组成物质。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有效核心素养的培养。
2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有很多实验都与生活密切相连,如粗盐的初步提纯、溶液的酸碱性等,在生活中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趣味性也非常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活动中,从而有效增强其化学兴趣。
另外,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验证型实验,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型实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不仅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2】。比如在“常见的金属性质”这一实验中,如果仅仅是按照简单的步骤让学生完成实验,那和传统的教学并且区别。为此,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如何,他们谁金属性最强,谁的最弱?”然后让学生在该问题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化学活动,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到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该探究实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也得到有效培养。
3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我们都知道,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对相关理论进行论证,而实验教学也是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渠道。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我们就拿“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来说,学生在掌握氧气制取的方法与相关操作以后,在该实验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在制取氧气的时候,所用物质为高锰酸钾,那安歇做法会导致试管出现炸裂的情况呢?”让学生带着该问题开展实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探讨“关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该问题进行验证,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对物质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与否和检验物质方法产生新的认知,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宏微结合的学科思想,从而养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及模型认知”这两大能力。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将学生的化学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并且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远会.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9):88-89.
【2】罗惠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000(03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