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是指非智力因素影响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无论是成因还是表现,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学困生转化也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出学困生成因的共性,并提出可行性的转化措施,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做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学困生;转化思考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都缺乏一定的兴趣。在学习中常常都是听课听不懂、看书看不会、解题解不出的表现,慢慢的也就对数学课堂产生了畏惧、害怕、讨厌的情绪。成绩越差就越是逃避,不想学习、上课溜号、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对待数学完全是一种对付的表现。第二,一些学困生的成绩起伏非常大,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学困生学习没有规划,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几乎不预学,上课时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课后也没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学习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的状态,被动接受,没有自觉性。第三,学困生通常都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等过程不感兴趣,只关注结论。这种没有通过自身探究而获得的结论往往是非常不牢靠的知识概念。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外因分析
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学困生形成的外因一方面来自家庭:农村学困生大多都是留守学生。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并且文化水平较低,盼子成才的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只会一味地挣钱供子女吃穿。对子女的学习也只是关心成绩,对子女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等从不过问,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学生过度的沉迷网吧、游戏厅、手机游戏和不良社会青年的接触,是社会对学困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会造成学生逃学、厌学、弃学等情况。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突发情况,如父母离异、亲人病世等,让学生的心里出现偏差,成绩一落千丈。
(二)内心分析
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内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学困生的自制能力都比较差,比较随心所欲,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由散漫,缺乏上进心。第二,一些学生随着数学考试成绩越来越差,数学学习时也越来越不自信,并且成绩长期处于班级的最后几名,内心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还特别的敏感、脆弱,一些很小的问题就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把数学学好的决心和毅力,容易放弃。第三,学困生学习都比较被动,依赖心理比较强,上课完依赖教师,没有自己的主见,作业也依赖同学的帮助,很少能够独立完成。
三、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一)增强信心,对学困生要耐心引导
学困生只是学习成绩暂时的落后,并非智力因素影响而无法提高的学生。他们学习困惑的原因,主要是还是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因此,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首先要耐心的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偏袒”他们。如,上课时,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回答对了,要给予赞许的语言,他们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的语言。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调整、降低教学要求,以此来满足学困生的学习层次,让他们体验学习上成功的快感,进而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方法,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有效的学习实现转化,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就是让学困生指导怎么去学、如何去学,进而让学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学困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参与到学习进程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对学困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让学生养成预学的好习惯,并在预学中标注出自己不懂,存在疑惑的地方,这样上课听课时,就会有目的,有针对性。再如,学生解题时,让学生遵循认真审题、分析考点、寻找关系、代入公式、精确计算、工整书写、仔细检查等步骤,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教师也要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紧抓学生的习惯养成,严格要求。
(三)家校合作,共教共育共同关爱
农村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学生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学生良好教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的结果,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让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完整,进而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学困生。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的家长沟通,灌输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让外出打工的家长即使在忙,也要抽出时间,在固定的时间段与子女多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关系学生的身心成长、学习状态、学习情感等,在家校共教共育的关爱下,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转化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的表现,探究内因,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方法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在家校共教共育的关爱下,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陶润夫.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2):96-97.
[2] 邓淑春.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浅析[J]. 新课程(中学),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