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启新
[导读]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核心概念的认知培养
        摘要: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核心概念的认知培养,从而实现对于物理学习的深刻认知,以宏观到微观的辩证思维去分析背后的物理规律,建立完善的概念知识思维导图,将物理概念的学习和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提升学生从浅层的感知到深入的认知,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物理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而物理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就是对于核心概念的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知识结构的建立,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提升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的学习较为的抽象,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的学习的两个特性:同化和顺应,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进行知识结构的建立,立足于核心概念的认知基础上进行阶段性,连贯性,系统性的知识思维的学习,对知识概念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实践运用,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和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高中物理的概念学习是抽象的,模糊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认知,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客观的规律,对物理概念得到形象的理解,同时将物理概念和生活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根据生活客观规律的总结完善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观察分析中反证物理概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1],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对生活现象进行同化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核心概念,并且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互结合。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学习中,力是抽象的,但是却和大家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出摩擦力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提出在雨雪天气,为什么很多汽车都会给轮胎加装防滑链?在生活现象的探究中,学生可以从防滑中得出是为了加大阻力,从力的相互作用中得出对于摩擦力的理解,在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学生可以根据现象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在直观的认知中,完成对于抽象概念的认知,促进具象转为为抽象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物理实验中学生知识的体验形成
        实验是所有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可以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中通过实验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实验过程步骤的探究思辨,就是将抽象的知识点概念细分到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之中,通过实现现象揭示核心概念,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近一步加深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实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思辨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思维认知学习,将实验过程内化为知识的学习,并在顺应学习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运用,加强对于概念的认知学习[2]。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学生以科学理性的精神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建立理性的学习思维,第一个实验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重点关注三种条件下物体变慢的原因,第二个实验则是初速相同时,在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实验的重点关注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刚滑到水平板上时快慢一样,运动距离不同,上面的实验突出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保持静止这个方面,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核心概念和实验过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感受知识的体验形成,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探究思辨实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知识概念的同化,顺应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
        物理核心概念的培养,就是对于学生智慧思维的发展培养,不仅仅局限在对于核心概念的认知理解中,而是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进行有意识的同化学习和顺应学习,在同化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维进行对比教学,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联动,而顺应学习则是思维的创新重组,对自我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对新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合两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熟知核心概念的发展规律以及平衡转化的思想,在两种学习模式中,让学生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的结构体系,将知识学习进行有效的连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生活的实践运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的就是实践运用,对于核心概念的学习是输入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输出实践,输入学习和输出实践互相统一,培养学生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概念的本质理解,在实践运用中,促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实践运用,在实践的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从学到用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五、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当从感知理解,探究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得到直观的认知理解,进行层次性的递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人民教育, 2018, 000(010):43-46.
        [2]廖伯琴, 陈国文.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 促成学生素养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探讨[J]. 福建教育, 2018, 000(011):P.2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