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 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唐浩轩
[导读] 初中数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
        摘要:初中数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初中数学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但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的限制,难以有效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运用“数”和“形”等方式进行理解,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引言: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在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初中阶段应用最为广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能够更好的转换自身的思维,对于抽象且复杂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且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数学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图像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形成转化和补充,这样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的转换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化的呈现,这样能够更好的弥补学生因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无法理解数学问题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更好的简化数学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不仅如此,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拥有多种解决方法,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具体来说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数学概念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培养自身的良好思维,形成相对完整的数学概念。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具体展示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形成,更有助于学生感知数学概念,从而突破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二)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的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作为探求答案的突破口。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学生能够在“数”与“形”之间更好的转换,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转换成具体图形和数量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课前导入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课前导入阶段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数形结合贯穿于整节课堂,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数形结合对于探究数学问题带来的帮助,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相关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在课件导入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时,结合启发式提问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假如你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给了你5元零花钱让你自己去买玩具,你买文具花出去7元钱,如何表示这花出去的7元钱呢?在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导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接下来为学生画好数轴,让学生观察数轴上如何表示花出去的7元钱,通过这种直观的呈现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付出的实际含义。
(二)在课堂中利用数形结合优化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从内容上来看知识点相对分散,其目的是为了更好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结合这样的数学教材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的数学内容,教师则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启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同时在此过程中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有效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点时,这一部分一直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大多数学生说思维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难以对抽象的函数概念和内容进行具体的理解,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提出的解题思路进行验证,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的思维,通过相互探讨更好的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简单到困难,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解决函数相关的内容。
(三)在习题讲解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通过习题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继续灵活运用,并且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而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反复运用的过程,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并且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程度的拓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将数形结合思想化为自身的能力,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能够巧妙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如图的习题练习时,题目要求将如图的五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剪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单单从“形”的角度来思考,就只能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从已知的数据进行运算,能够利用面积算出拼剪出来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5,依据这样的思路分析只要在图中找出一段边长为√5的线段,以此一边做一个正方形就可以设计出各种裁剪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数形结合思想化为自身的解题方法。
                           

(四)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课后复习是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方式,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学生的习题练习和学生的课外实践中,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以数形结合为载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如教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生活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语:

初中阶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扎西普拉.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数学教育,2017(12):157.
[2]张新强.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7(0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