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当前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点也从以前的单纯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对于学生能力的素质的培养的方面。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科目之一承担着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重担。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导向之下,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引言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不强,对于图形图像等事物的理解速度与能力较抽象型事物更快更强。而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具象化的图形图像为基础,最终延伸至抽象性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相对吃力。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要求教师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知识及题目的讲解帮助学生完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均与教师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措施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以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需要[1]。
一、核心素养提升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1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日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及生活中事物的密切联系,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框架,为高年级及新学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将日常课外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课内知识进行有机关联,实现知识内容的充实与体系的构建。
2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长远需求
学习从长远来看将持续贯穿于个人的成长历程之中。而培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需要具备能够从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于自身的经历及前人的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工作学习之外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这些能力都是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关乎学生当下的学习与发展更关乎学生未来的长远需求[2]。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逻辑关联
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需要以教师在课堂上创建的知识框架为基础,需要以教师传递的知识间的逻辑为依据。所以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授课更为严格。教师需要对于自身的授课体系与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加强同一阶段与不同年级之间授课内容的关联程度。在课堂中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如在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的讲解时,就需要将之前年级所学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不同位数数字乘除法之间的运算规律进行重申,并且通过四则运算的讲解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四则运算只是将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方法进行了综合,是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拔高类题目。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建立知识体系。
2创设学习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所学的基础性内容多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两者割裂开来,在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了数学知识只能在课堂中进行应用的错误观念,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之下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锻炼,违背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化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的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如在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东南西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路人向学生问路的情境,并将场景设置到学生较为熟悉的学校周边,引导学生利用东南西北的方向为他人指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盘活课堂氛围 提升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最核心的主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感,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低,比较容易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思考学习之外的内容,对知识的关注度降低。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添加更多学生参与的环节,为学生营造更加有趣且紧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可以持续进行学习内容的思考。如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多进行引导性提问,让学生学会进行主动思考;多进行教学内容的模拟实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在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什么样的单位描述事件呢?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用我们说到的单位对现在的时间进行描述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进程中,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增强,从而实现学习兴趣的成倍递增。
4加强课外拓展 增强自主学习
学习并没有界限与壁垒,当前的知识学习之间的年级界限与领域界限只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基础学习需求,教师也需要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不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局限于课本知识之内,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与思维的拓展。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将课本内知识及课外拓展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可将部分拔高拓展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外探究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并借助这样的方式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与拓展渠道,帮助学生完成真正的自主学习探究。如在进行西师版《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对于其他对称图形进行研究,如部分旋转对称的图形,让其寻找如何能使图形发生对称及其与轴对称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之外或高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又可以让其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监督与引导。教师对于课堂的合理把握,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科的态度、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提升个人的授课水平与能力,通过不断对于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为学生构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将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进程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也能实现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3]。
参考文献:
[1]李秀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年级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31.
[2]于雪梅.解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智慧,2020(05):62.
[3]张晶.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9(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