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 引思”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林跃艺
[导读] 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数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数学。数学课堂质量如何提高、如何建立高效课堂都是教育者持续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改革的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其中“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断被应用并得到认证,这一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来,“让学引思”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并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应用。具体来讲,“让学”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思”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思考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找到问题所在并建立起自身知识体系。“让学引思”的理念和小学数学的课程糅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建立高效课堂。                         
一、建立教学情境,学生轻松学习
        引导学习兴趣是利用“让学引思”理念应用于教学的前提,还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立的必要条件,当学生对数学感到有趣并渴望学习,教师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渴求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从而同时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本就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而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想象和理解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学习数学更是难上加难,数学的逻辑思维也是小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是势在必得,教师需运用一些科学手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将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直白的方法展示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中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百分比”的学习中,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折扣的场所,并在课上与同学分享并计算出打折后的价钱,其他同学可以帮忙检查对错,通过这种交流分享,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纠错起到学生自我检查的作用,通过折扣可以直观的看到百分比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分组教学,活跃头脑思维
        “让学引思”理念的主题是将学生转换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这也是转变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要方式,所以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活跃思考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死板被动的学习知识,致使学生养成不思考不探究的不良学习习惯,创新力得不到开发。新教育改革下,教师需要推陈出新,提供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分组教学就是一个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以学习情况、思考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要求进行一一分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分组教学时,教师要设置好适当的小组讨论内容,使每个组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学习,让学习计算小组内男生女生的比例或者全班的男女比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
三、教师引导提问,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高效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让学引思”新教育理念的指导,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建设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正确的方向和科学性思考,才能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而加快高效课堂的建设。小学生因年龄的局限,主动思考的能力还不足,思考上缺乏科学性,在课前预习或课下自主学习时,找不到重点和正确的方向,会耗费很多精力在摸索的路上,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时教授他们科学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混乱时,引导他走向正确的道路是教师肩负的责任。在教师的使命感下,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科学有效的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避免学生重复无效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四、鼓励学生提问,多思考多探究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作为主体被重视,主要以教师掌握着教学的节奏进度,学生是在老师安排下被动学习,对老师的教学没有质疑和思考,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和答案,缺少发现问题和说出质疑的能力,师生间缺少对话,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让学引思”理念重视让学习独立自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此理念下的成果,学生在说出问题的前提是对整体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思考,对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大幅提升。所以,在每日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更多学习的主动性让给学生,并鼓励他们在思考中提出质疑,解决疑问,让学生拥有反驳和怀疑的权利。
五、重视现实实践,加深理论理解
        数学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一门学科,数学不但包括了缜密的理论知识,也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通。所以想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之前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理论的学习才是重要的,一味的要求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只重视理论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思维难以发散,对数学仅仅只靠理论学习,而不会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兴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大前提。教师需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引起重视,在教学和课后作业中增加实践的比例,不仅仅是对数学理论的了解,而是能熟练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纸质正方体,让学生练习课后习题“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第二天学生来分享各自想法,让学生亲手实践,会对知识点记忆的更清晰。
六、师生打破桎梏,建立平等关系
        新教育改革下的理念要求教师应让出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建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学习能力,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下,过去的教师主导的学习不再合适,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也需要适当调整。过去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作为控制学生学习的存在,师生之前缺少交流,学生对老师有着害怕的心理,课堂整体氛围严肃冷清,导致学生只是盲目听讲,教师的教学困难。在新教育改革的理念下要建立高效课堂,就需要改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多谈话,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消除恐惧心理,其次,教师要营造好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故事、日常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快乐学习。
结束语
        总之,建立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经之路,“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还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保持“让学引思”理念下的教学,继续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争取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飞.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0.
[2]章盼男.让学引思打造精彩小学数学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01-102.
[3]吕花.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4: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