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营造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李引
[导读] 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对基础数学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提升。
        摘 要: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对基础数学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提升。但一大部分小学生因没有对考试制度的完全适应和还没有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慢慢的没有了以往学习的热情,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很不利,因此要增加、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拒绝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提高效率、增加兴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对于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过程起到一个打基础的作用,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和对考试的不适应,出现了厌烦和抵触数学学习的现状。所以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拒绝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兴趣和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得高年级的学生重新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掌握数学知识。
        1 了解学生习惯,做好课堂准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不是学生学习的操控者,而是在学生学习路上的指点迷茫的灯塔和引路人。所以,在老师每换一个新的班级任教时都要及时的对班里的同学数学基础进行了解,因为高年级的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对数学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要及时的了解每位同学在数学上的强弱项,他们的自身特点和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动性,因材施教,不单一的解说课本,才能高效的教学。在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后,还要主动和每位同学深入交流,让学生不害怕你,把你当做他的朋友,建设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把教学氛围努力塑造成学生可以放松、开放、开心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课堂有意思有学习的欲望,积极听课,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2 吃透教材,打牢基础
        现代的数学课本不仅是教材,也是很好的资源。但需要老师去专门的研读和探索,去下功夫明白数学课本内容的真正内涵,掌握教材中对于学生可能是难点的部分。真正明白数学的本质,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也要胸有成竹,增加教材的教学意义,增强课堂的丰富性。并且教师在掌握和熟悉课本的时候,也要灵活思考,把教材活学活用。既有挑战教材的决心也要有离开课本的信心,仅依靠教材授课,那样注定是没什么用处,要想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就不能让学生仅依靠老师传授和课本学习,要以课本为支点,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从问题产生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解决思路,给学生以新鲜感和满足感,对知识点有浅及深,一步一步的增加难度,让学生慢慢理解,有和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角地位,减弱老师的角色参与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挖掘出来。


        3 检查预习
        老师在给同学们布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后,就要及时的检查。尤其是再讲新内容前,如果只布置而不检查,学生就会养成应付的心理不认真对待,而且通过检查学生对新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计划性,更好的贴合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老师所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和新课是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激情和有兴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4 设定情景,提高兴趣
        老师在不间断的重复单一的教学课堂或者进行备课时会觉得无聊乏味,更何况是还在上小学的高年级小学生,在思想和意志力上都远不如成年人。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只是常规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话,那么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教学质量必然是不高的,因为传统的教学并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在新型的教学手段上,尤其是小学,要求老师与学生要有日常交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流程的设计,让过程富有节奏和变化,充满小学生喜欢的‘情节和故事’,这也是现代新的教育制度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挑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学习也充满了动力。例如,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认识》时,给学生建造的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电视,然后告诉他们需要把电视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这样就勾起了小学生画画的乐趣,然后告诉他们那就是正方形,然后学生对正方形就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在脑海里也会把电视机和正方形联系起来,不会再轻易忘记。
        5 课堂上的松弛有度

        因为由于学习进度和考试安排,课堂时间总是被老师安排的很紧密,全都在老师的备课方案中。但是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易产生抗拒和抵抗的学习心理。老师在安排课堂时要有节奏变化,既有老师讲课的时间,也要给学生以休息的时间,这可以是让他们自己思考或者做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6 结束语:
        要想增加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课堂,老师的价值体现也是在与学生的教学中彰显的。如果老师想要自己的课堂高效,老师首先需要对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重视起来,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动力学习,知道如何学习,并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既要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也要学生保持着一颗童真快乐的心。
       
        参考文献:
        [1]郭志龙.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7(12):125-131.
        [2]陈培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8(5):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