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 中数学如何过渡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贺峰
[导读] 高一教学是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衔接的关键阶段
        摘要:高一教学是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衔接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学生将把他们的理论知识升华,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将得到理论性的锻炼。鉴于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初中学生在初中时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未能符合高中教学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高一学生如何实现初高中的过渡。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  知识结构;
        引言:初中学生在初中时期所学习的数学是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教学任务要求的,在知识结构上和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区别。高一时期是整个高中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尤其是数学将成为高一学生所面临的一个考验。数学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中学生未来三年的数学成绩好坏,对他们的高考成绩直接造成影响。如何有效地衔接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重点。要发挥好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在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相应的革新,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的重要观念。??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般是入校到期中测验前),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很多学生不解:为何初中物数学的还可以,到了高中却常常不及格,时常有问题分析“听得懂,不会做”,甚至“怎么也听不懂”的抱怨。家长十分着急,部分青年教师也茫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一新生没有实现初高中数学台阶的跨越。

一、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异同分析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虽然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机联系的,有所共同点的。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都是属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学科目,在培养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更加健全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接班人。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有机衔接,并非生搬硬套式的继承,它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基础上,对初中数学的进一步理论化的升华,在知识内容上,更加逻辑化和理论化,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由简单的教学模式,引入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模式之中,为学生走进大学生活进行基础性建设,为大学教育培养具有接受高等知识教育的合格学生。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又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体现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总目标不同、教学教材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素质不同等方面。其中课程总目标和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是导致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不同的主要原因。课程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和初中教学目标在根本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高中和初中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培养学生目标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引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探讨如何使学生更顺利的接受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不是灌输给学生。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教育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根据受教育群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数学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数学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数学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数学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数学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3)初中数学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向量等解决物理问题。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数学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数学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数学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数学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高中数学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数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数学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数学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数学知识。如"集合并集运算中“或”的理解".而许多学生都当成了“和”的错误认识,得出两个集合的并集就是把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就可以;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不等式范围的题,已知f(x)=ax2 +bx,1f(-1)2,2f(1)4,求f(-2)的取值范围,很多学生做时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很容易出错。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数学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数学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数学情景、分析数学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数学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