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何锦标
[导读] 每一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学困生
        摘要:每一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学困生,而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数量相对较多,因为数学学科的思维特性与小学生的思维惯性存在显著矛盾,小学生并不能及时内化所学知识,而一旦认知疑问越来越多而无法及时解决,那么便会成为学困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由此设计具体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以便切实优化学困生的认知情况。本文将从回归生活,端正学困生态度;寓教于乐,激发学困生兴趣;即时评价,培养学困生自信三个角度来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客观来讲,农村地区的小学学校教育环境并不理想,比如教学设备并不先进、教学素材不够完善,甚至于存在一定的信息滞后、观念延迟的问题。但是,不管如何,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是生本教育,关注的是小学生的生命发展、多元进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同样需要坚守公平教育原则,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化学困生,使其亦能体会到学习进步、学习成长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以便进一步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幸福成长起来。
        一、回归生活,端正学困生态度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的整体思想认知还比较落后,不少学生都认为数学无用,这一错误思想在数学学困生的身上尤为明显。如此,则导致数学学困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自觉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回归现实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资源整合为一体,以便有效优化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
        比如,数与数的计算问题是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完成的学科任务,而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的学习问题。这就导致数学学困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感。对此,笔者则尝试利用生活中的现实资源,比如购物问题、植树问题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量关系,使其积极利用生活实物进行动作演示,让数学学困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解答数学问题。如此,则可及时优化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状态,使其有效内化数理知识。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困生兴趣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低迷的,他们不能适应数学学科的思维特点,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受,甚至经常因为思维受阻、学习困难而感到乏力、疲惫,也因此经常出现无效学习行为。

对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坚持寓教于乐的指导原则,利用丰富的趣味活动去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重燃学习热情,由此改善数学学困生的情感认同状态,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经常利用游戏、比赛等趣味活动组织学科活动,让数学学困生完成低难度的游戏、比赛任务,以便使其及时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口算通关游戏活动,即整个游戏一共分成三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是由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数的口算题组成的,但是各个关卡的题目数量、通关时长不一样。为了让数学学困生及时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笔者就要求他们完成第一关卡的通关任务,使其进行口算。如此,则可让数学学困生紧张起来,使其自主分析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技巧,集中精力攻克游戏关卡。当数学学困生顺利通关之后,他们不仅会放松下来,还可切实产生愉悦情感。
        三、即时评价,培养学困生自信
        即时评价是指伴随教学活动所展开的形成性教学评价活动,目的是要及时判断教学效益,分析现有不足。如此,则可弱化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度,使其以平常心对待学习得失,懂得注重过程、懂得艰苦奋斗。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即时评价活动,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数学成就,由此激励他们,使其形成学习自信,从而切实端正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勤于奋斗、用功学习。
        就如在“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通过涂色游戏去分析面积概念,使其由此把握面积概念的关键词,且能直观认识到图形面积存在大小区别。由于本课知识的整体难度水平较低,本班数学学困生也能自主迁移面积概念完成解题任务。面对数学学困生的理想表现,笔者就直接表扬了他们,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收获。由此,笔者会告诉数学学困生,只要认真学习、多思考,他们会慢慢追赶上教学进度,希望他们可以自信、乐观一些,不要轻言放弃。
        总而言之,随着人文思想理念的发展,新教育思想提出要促使学生探寻生命、成长的意义,使其获得幸福感受。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转化数学学困生,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情感变化,确定具体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以便及时优化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其能够实现自主思考、成功探究,渐渐提高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洲海.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56.
        [2]翟丽萍.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8(23):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