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题目进行逆向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题目,提高学生解答题目的效率和正确率,还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答题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去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教育体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个人思维训练的基础载体,逆向思维不仅是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因素,更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形成的重要依据。培养逆向思维的同时也促成了灵敏性的思维养成。在解决问题时,学会从反向的角度入手,即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去探究问题的根源。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体现了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逆向思维能力缺乏认知,导致在教学中难以采取有效手段,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不足,在教学中只能依靠正向思维解决问题,未能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运用,导致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在积极探索合适的培养路径。但是,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只将重点放在能力的提升上,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托,教学工作的持久性不足。
1.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效果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其思维的发散与拓展。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数学基础知识、概念和公式、定理等灌输到学生头脑当中,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相关内容。这种现象使得学生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限制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1.3忽视教学反思
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尚在探索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以便增强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适应性。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却忽视了教学的反思过程,导致在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留下了难题。与此同时,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未能依据基本学情制订长久性教学工作计划,也会导致教学的系统化不足,缺乏长效持久机制。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带领学生解题
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时候必定会给学生讲解一些例题,而教师讲解例题的时候,也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逆向解题能力的契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尝试在解答例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逆向思维能力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树立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为学生进行自主解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也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尝试了解学生的思路以及学生对逆向思维的把握,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2)学生自主解题
学生自主解题的过程是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需要有效地对这一学习环节进行利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布置一些既可以用逆向思维解题又可以用顺式思维解题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学生在多次体会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逆向思维的使用时机以及使用技巧,进而达到有效提升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学生有这个意识之后,教师再掺杂一些只能用顺式思维或是逆向思维解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分辨,培养学生分辨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题目。
2.2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自身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模式,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逐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而且所用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乏味和无聊等,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教师需要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法与策略。首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法。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正向思维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与解决方法。通过逆向思维方法重新解答,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有效选择,可以快速判断哪些题目适合运用逆向思维。其次,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反证教学法。反证法是对猜想或者答案的一个印证过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也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应该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运用有效资源为学生提供反证法的实例,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运用意识。
2.3加强数学概念的逆运用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过“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适当地插入一道需要学生从反向思考问题的题目:已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cm、3cm和4cm,另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的边长是6cm,求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边长。教师借助这道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就会成一定的比例,然后再根据这个比例就可以求出另外未知的两条边。当然,在这道题目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考虑其他的解题方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作为在数学领域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但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获得简单化的解题路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更加积极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更要结合教材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00.
[2]白莹.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