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 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罗 兆 涛 高 浩 杰
[导读] 化学实验属于研究化学的一种手段,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化学实验属于研究化学的一种手段,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能力作为人们认识事物以及获得知识当中所必备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又是学生直接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成为目前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出学生观察的兴趣
        初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化学实验课当中只图新鲜,并不认真进行观察,对于这样的现状,教师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第一,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且现象非常明显的演示实验,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比如蜡烛燃烧实验、魔棒点灯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进行观察,详细对自己所见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让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之后给学生们介绍通过仔细观察而获得重要科学成就的例子。如爱迪生经过仔细的观察发明了电灯;道尔顿经过非常仔细的观察创立了近代原子理论等例子。从而可以充分证明观察在科学研究当中的重要意义。第二,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也要将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进来,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介绍“生石灰”这部分的知识点时,能够将巧妙的将《石灰吟》这首诗引入进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把实际生活、化学反应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点,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大大调动起学生观察事物的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际生产现场当中进行观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形成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任何一个实验当中都具备一定的实验目的,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验证性质,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由于实验的目的不同,学生们需要观察的重点也不一样。一旦学生在事物的观察当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将会获得理想的观察效果。同时只有明确观察目的,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从而获取更加清楚的感知。例如,教师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当中,若是学生并未明确观察目的,将会只关注到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忽视了二氧化硫的生成。这样,也就不能从实验当中将化学变化的定义引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提出详细的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观察的顺序和具体内容。这样一来,更好的加强观察的效果,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观察流程和重难点,才能做好准备,更游刃有余。教师在为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时,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出学生独立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更好的培养出独立的观察习惯。
三、观察态度要严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巫需通过严格要求和分别指导,逐步加以纠正克服。如,一些学生思想上有惰性,用他人的结果代替自己的观察,忽视某些细微或短暂的化学现象,等等。对此,应加强培养观察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以及加强求实精神和填密学风的教育。

此外,还应教育学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不能轻易放弃一些出乎意料的化学现象,而照搬课本内容。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现象,避免学生出现如把化学反应产物当成化学反应现象等的错误记录,同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比较,自觉检查观察是否正确。如果有与课本所述不符合时,应该找出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形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传授学生有效的观察方法
        一般观察实验装置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整体,快速将实验装置的中心位置找到。在进行化学反应的观察时,要先对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以及气味等性质进行感知,对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特征现象进行观察。比如教师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讲解中,要让学生先对整个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之后将观察的中心位置“黑色氧化铜”部分确定好。通过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过程中,要先对启普发生器的构成进行了解,找到观察的中心位置即容器当中放置固体锌粒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能够对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进行观察。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清观察现象主次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显眼现象进行改进,或者利用对比实验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此外,还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仔细观察的时间,提高学生观察的最终效果,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五、准确描述和记录观察过程
        通常的初中生不能准确的利用语言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出来,在这个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将观察记录做好,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利用语言来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利用文字或者语言来整理实验结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比如,教师为学生们介绍“锌粒与稀硫酸反应”这一实验后,让学生们描述实验现象,有的学生直接说出“有氢气产生”。这时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为学生们介绍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原则:利用我们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外部现象,如实展开描述,不要加入人为的揣测。由于现象是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出来的,并非推测出来的。正确的描述上述实验现象的形式为:锌粒溶解,有气泡出现(用眼睛看),有丝丝声(用耳朵听),有热量放出(用手摸)。为了知道所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一定要进行检验分析之后才能够下结论。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在观察训练刚开始的阶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详细的观察要求,让学生将观察提纲列出来,经过实验后,让学生精准无误地将观察过程描述出来。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之后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同样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方法。
        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观察在实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实验和观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是观察的深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是我们化学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丽娜.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4):51.
[2]吴良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贵州教育,2013(15):22-25.
[3]高勇鸣.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68.
[4]李玉莲.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200.
[5]刘丽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