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张 文 晓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张 文 晓
[导读] 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 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践,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接下来,具体论述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有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例如,当我们研究文本中人物的相关行为时,我们可以问学生关于人物的品质,并总结文本中关于人物的内容。这些故事对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介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例如,在学习课文《唯一的观众》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谁是“唯一的观众”?这种“唯一的观众”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在课文中体会老年人心灵之美。老师也应该在课程的一半时间里继续问学生,为什么老人说他们是聋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老年人的所有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年人的价值观,并无私地帮助课文中的“我”。最后,通过对课文的扩充,让学生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价值观教育应该以小学生的价值观为指导,而不是直接向小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指挥者。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开放、民主、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课文的学习,教师应该分阶段进行讲解。首先,把课文分成几个小部分,解释每个部分,然后分析每个部分的具体句子和单词。最后,我将把这些部分串起来做一个大概的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也可以启发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分解困难,逐个克服困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价值观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实践性学习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导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尤其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课文的语言和结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课文的初步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上午或课堂上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组织学生定期朗读课文,并奖励表现最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善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因素,通过反复阅读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美的语言体验,这与组织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是分不开的。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在学生面前保持自己优雅的榜样。我们都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我们教育小学生的榜样。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我们应该组织学生更多地进入社会,了解社会新闻和时事。收集和分析报纸、杂志和地图路标中使用的语言,组织学生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中收集的材料,总结这些语言的应用技巧。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弃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作用,更积极探索文本的和中国的知识,并获得更多的中国知识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敢地展示自己,以课堂为平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不同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和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例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图形信息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高于文本信息,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小学生通过丰富的形象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示小学语文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多媒体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李时珍》时,教师可以收集李时珍的图片和照片,以及李时珍的一些典故,并用图片进行教学。这样,小学生就可以通过意象对李时珍有更具体的了解,并且在意象的刺激下,小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为了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形式进行深入研究。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写作教学。写作学习可以锻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分组学习写作,以完成这个目标。在设定任务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启发性,目标要有挑战性。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总结事件的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理论教学在现代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探索,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够站在现代小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形成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通过教师的努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人格为首要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努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同舟.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000(004):P.30-31.
[2]慕治江.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000(003):32,34.
[3]张洋.阅读插上翅膀,助力学习飞翔——例谈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知识文库,2018.
[4]刘玉萍.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9,390(06):99-100.
[5]胡兵.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新课程:综合版,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