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在理解文章整体含义上有较大的困难,教师费尽了口舌学生还是不懂,大量的教学都做了无用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阅历不够丰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够深刻;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形成“架构”,没有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完备的知识网络,从而导致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记忆流失严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思维导图无疑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作用,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找到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路径,探讨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究的同时,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选择一种更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形象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将其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高效阅读打下基础。
一、思维导图概述
所谓的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形的方式,将知识更加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它代表着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将已有图示信息与文本信息匹配,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在很多方面的学习发挥着其积极的影响作用。思维导图一种全新的模式,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在阅读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形成自己的思维图式。将学生的全脑思维极大程度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其信息归纳与综合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的作用
1.构建知识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认识能力有限,阅读的文章篇幅较小,插入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文章的整体判断仍然以定性理解为主,形象思维所占的比例大于逻辑思维,对于抽象性的逻辑复杂较难理解的文章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思维导图理解逻辑性强的文章效果强烈,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的脉络以及人物关系,更好的理解记忆,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2.找到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提升阅读速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在考场上做好阅读题提高分数节约时间的好工具。经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下意识的进行逻辑关系的整理。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学习思路可视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思路的可视化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教学时,可以伴随着教学将自己的思路在黑板上罗列出来,让学生看一看教师是如何一步一步条理清楚地对文章的结构、主旨进行分析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楚地接收到教师想要传递给自己的信息,从而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最大效率地对所学习的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效果的好坏。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手法、作者抒发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初步解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予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从一张纸的中心开始绘制,需要向外延伸什么,就直接在周围的空白处自由发散。
3.妙用思维导图法,打开思维之门,点燃学生探究欲。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思维为根,以关键词为主干,以线条为枝叶的树状图。它具有生动形象、清晰直观、简洁明了的优点,还具有变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把思维导图教学法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通阅读思维,还能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畅游阅读殿堂的时候,应当妙用思维导图法,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点燃学生的探究欲。
4.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后总结。
从实践经验上来看,小学生对于系统知识的整理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其大脑当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结构,所以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是一册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归纳。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逐渐摆脱机械性记忆的束缚,减轻学习上的负担,有趣的思维导图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脉络和精神主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应努力探究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方式,使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玲.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23-625.
[2]张潇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9(34):116.
[3]马祥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