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专科护士提高疼痛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顾婷婷
[导读] 标准化疼痛管理有效提高疼痛专科护士管理疼痛的水平,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疼痛学组,并制定《疼痛管理规范》,对科室疼痛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在肿瘤放疗科病房进行无痛病房试点,对比标准化疼痛管理前后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护士疼痛知识调查问卷的正确率由培训前的36.6%升至培训后的70.8%,而患者对于护士疼痛管理满意度由培训前的29.1%升至培训后的62.8%。结论:标准化疼痛管理有效提高疼痛专科护士管理疼痛的水平,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满意度;疼痛管理;疼痛评估
        引言
        我国卫生部自2007年其成立疼痛专科,医院的疼痛门诊与其他诸多科室相关联,多科室专业医生共同为慢性疼痛患者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人们的健康需求逐渐增多,使得临床护理也正在向专科化方向转变。我国的专科护士主要为处于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知识丰富,完成相应的专业教育,取得认证资格的注册护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疼痛学组小组成员来自某院各临床科室,主要以肿瘤科及手术相关科室为主,共61名,选拔条件:(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工作经验;(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优先;(3)工作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由护理部审核通过。学组骨干职责为承担每年全院疼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全院疼痛质量检查,标准化无痛病房的推进,学习国内外先进疼痛相关知识,适时在全院更新理念,根据上季度检查中发现和临床反馈的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1.2疼痛专科护士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教育
        1.2.1培训方法
        由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包括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专家教授数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1)疼痛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与疾病的关系;(2)疼痛评估与记录;(3)疼痛临床管理;(4)常用镇痛药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5)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与护理;(6)舒适化医疗;(7)围手术期镇痛;(8)姑息医学与癌性疼痛;(9)疼痛管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10)疼痛与心理。实践培训内容包括:(1)沟通技巧、医患关系;(2)根据患者对专科培训结果设定相应的实践考核目标;(3)各种仪器使用的实践操作能力;(4)临床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角色之间的转换能力;(5)对于药物使用的原则、患者相关信息保密认知度。
        1.2.2进行疼痛管理座谈会并参与院内疑难病历的会诊
        疼痛专科护士在护理部的支持下负责肿瘤科及手术科室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以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每周进行一次座谈会,汇总分析病房的疼痛相关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院期间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标准化疼痛管理实施前为(90.38±2.16)分,实施后为(98.11±2.19)分。对2组评分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护士的及时评估与处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标准化疼痛管理,对新入组疼痛专科护士进行培训,下发疼痛规范对疼痛评估流程进行规定,有利于年轻护士进行学习与掌握,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对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及干预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满意度。随着疼痛护理向专科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说明该项护理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专业的水平。在疼痛专科护理对恶性肿瘤癌痛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中发现,疼痛专科护理组病人语言评价量表、面部疼痛表情量表、视觉模糊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易问卷(SF-36)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疼痛专科护士护理癌痛病人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结合多年的疼痛专科护理经验、体会,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动疼痛专科护理的发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专科护理意识。首先,重视对疼痛专科护理人员的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发展的信心,树立稳定的职业思想。制订护理常规及质量控制标准,把疼痛专科护理纳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对专科护理人员潜能进行充分发掘,使护理队伍人力资源以及专业性得到保障。如果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应从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优化,减少非护理工作时间,实现护士资源最优化配置。学校教育中应当将疼痛护理专科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内容当中,编写相应的专科教材,另外还应当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在职教育,通过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培训,外出学习、进修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应当有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专科知识水平。鼓励护士勇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护理方法。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能够培养起护士的思维意识、技能与技巧,提升护士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提升预见性护理水平。随着疼痛护理向专科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说明该项护理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专业的水平。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疼痛专科护理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而通过规范并完善专业化教育与培训,为专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平台,必定会进一步推动疼痛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疼痛专科护士担任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临床顾问,在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护士进行集中短期疼痛知识培训教育纠正了护士的疼痛错误观念,提高了疼痛知识水平和疼痛管理核心能力,改进疼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明芬,林爱宝,周红波.疼痛护理小组的培训管理与质量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8,14(6).
        [2]董晶,刘冬华.综合医院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1(6):59-61.
        [3]胡伟,杨芬,张丽娜,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
        [4]刘冬华,张颖慧,童莺歌,等.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2(23):1794-1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