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冯燕飞1 王嘉祺2 张政2
[导读]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摘要】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白细胞介素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了解多种白细胞介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其治疗进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子宫内膜癌;肿瘤;炎性反应
1.子宫内膜癌概述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 EC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相关,免疫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对其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影响。多数观点认为,EC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内、外环境因素联合作用而引起遗传物质改变有关,分为激素依赖性和非激素依赖性。
2.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是一类在免疫细胞的成熟、增殖、活化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并且对于机体的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有重要调节功能。根据细胞因子的结构同源性可将其分为多个蛋白质家族,其功能复杂,可呈网络状交叉联系。
2.1  IL-6、IL-11与子宫内膜癌
        IL-6 是一种由多种组织细胞分泌,可以影响血细胞增殖、分化、转移的细胞因子。其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生物活性,增强对化疗的抵抗。IL-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IL-6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侵袭相关[1]。并且还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
        研究发现,IL-6可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或通过正反馈使癌局部雌激素的合成增多,使其在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发生改变。STAT3 是一种癌基因,IL-6 介导gp130 激活 STAT3,促进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XL(B cell lymphoma-XL,Bcl-XL)的表达,进而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IL-6 的阳性表达能够促进STAT3 表达,两者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由此可以辨别病情进缓[2]。
        研究发现,IL-11影响AN3CA细胞黏附和迁移,抑制IL-11通路可阻碍AN3C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IL-1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与IL-6类似,需要通过激活STAT3途径,调控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也有研究发现,IL-11与其受体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与肿瘤相关。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子宫内膜癌中IL-11升高、IL-11RαmRNA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上调。已有证据表明,IL-11可能通过活化JAK激酶,影响基因转录而参与子宫内膜癌病程。IL-1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灌洗液及其癌细胞中水平升高,提示IL-11可作为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该病症。


2.2  IL-8、IL-24与子宫内膜癌
        IL-8是由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具有调节作用,还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具有侵袭、致瘤作用。而肿瘤细胞的转移则通过肿瘤内嗜中性粒细胞的渗透对巨噬细胞产生诱导能力来实现。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作用于周围新生内皮,影响患者生存率。
        IL-24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一,IL-24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暴露并控制CD34分子表达,肿瘤血管增殖受阻。其二,IL-24能够活化Fas启动因子,激活死亡受体下游通道,启动转录进程,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或激活Caspase-8以加速PKR和p38MARK等磷酸化,线粒体通路受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有研究指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清 IL-8 水平较高,IL-24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阳性表达也增加。尤其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两者水平升高为甚。IL-8、IL-24 表达增多对于诊断有辅助作用。
2.3  IL-10、IL-17与子宫内膜癌
        IL-10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具有负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胞(包括正常细胞)合成其它因子。IL-10 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相关,可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阻碍肿瘤细胞凋亡。有实验证实,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癌灶中,IL-10水平显著增加,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其机制可能是IL-10对巨噬细胞产生压制,抑制Th型细胞因子的免疫耐受和NK细胞活性,促进肿瘤发生。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过度时,巨噬细胞可累积及活化,外部表征为子宫内膜内白细胞增多。且在巨噬细胞中,miR-145 能够使 IL-10表达上调[3]。在免疫调节上,IL-10可能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产生影响,对治疗起到一定作用。
        IL-17是主要由辅助性T 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研究显示,Th17 细胞与子宫内膜癌存在相关性。IL-17 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对癌细胞的活性、迁移和侵袭有影响。IL-10 是调节性 T 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主要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调节性 T 细胞参与调控了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进程,通过检测发现患者病灶组织中 Foxp3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调节性 T 细胞在数量上增加及免疫功能上调。炎性反应也诱导Th17 细胞增加,细胞间失去平衡,形成了利于肿瘤发展的炎性微环境。
3.结论与展望
        ILs对EC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其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对癌症进行诊断或治疗,现已有多种以 ILs 为靶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随着研究水平的进步,ILs在EC内发挥作用的机制会不断明确,对于EC的预防和治疗会更上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车祺;刘素英;董曦.白细胞介素6与子宫内膜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8,v.25; No.131,58-61.
[2]姚文娟;宋会双;王凤琴;于婧;吴冬梅;刘大鹏.IL-6、STAT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9,v.17,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