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刘先梅
[导读]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疑诊肠套叠患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确诊20例,18例经保守治疗后釆用超声复查腹部包块全部消失。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性肠叠中,既简单、又准确,同时可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选择复位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价值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肠系膜进入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通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该疾病多发于4~10月的婴儿中,并且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2倍左右。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伤、无电磁辐射以及能够发现早期病变等特点,在肠套叠分型检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检查中。本研究针对2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急性腹痛并被临床疑诊为肠套叠患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超声检查。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5月~2.5岁,病程最长的为12h,最短的为2h,患儿临床表现症状为:腹痛、哭闹、腹部包块、同时伴有呕吐症状者16例,伴果酱样便6例。
1.2 方法
        釆用超声诊断仪,低频探头与高频探头的频率分别为:3.5MHz和7.5~10.0MHz。为患儿进行检查前,首先询问患儿病史,为患儿检查时,取仰卧位并将腹部暴露在外,检查人员手法要轻柔,重点对患儿腹部膨隆处进行多切面探查,如发现腹部包块时,应测量包块大小及肠鞘内壁厚度,确定其具体位置,同时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积液、肠系膜以及淋巴肿大以及近段肠管蠕动等情况,并用超声观察患儿肠壁血运状况。扫描患儿整个腹部,以清晰显示肠套叠部位为最佳检查效果,然后观察异常段肠壁回声及其套入肠系膜血流,最终如果患者确诊为肠套叠,则需要让患者接受转院治疗。
2 结果
        22例患儿经超声检查确诊20例为肠套叠,诊断率达97.5%。其中14例患儿套叠部位在右侧腹部,6例患儿套叠部位在左侧腹部,其中4例为回肠套降结肠,2例为回肠套回肠。具有典型肠套叠声像图改变的有18例。

从超声检查图像分析,13例患儿周边肠系膜或肠壁上显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3例显示星点状血流信号,2例显示周边肠管淤张,1例误诊为肿瘤,1例声像图表现不典型。对确诊的需要明确告知患者和家属转院治疗。
3 讨论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该疾病的病因有很多,通常有腹泻、肠炎、高热及饮食习惯改变等。临床主要表现症状多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安静10min左右。该疾病开始6~12小时内婴儿会出现果酱样大便,并且腹部可扪及腊肠样出现肿块、中度硬以及表面光滑等现象,只要轻轻一动,就会有压痛感。肠套叠对小儿来说,影响非常较大,必须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以缓解患儿的痛苦并促进病情改善。但由于小儿不能正确描述临床症状,再加以有些患儿临床症状不太明显。所以,凭临床经验很难准确诊断。近年来,超声波检查以其操作简单、无损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肠套叠检查中,从文献报道中可知,超声波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90%左右,本研究中正确诊断率为97.5%。
        由于肠套叠的特殊性,因此为患儿争取治疗时间是十分关键的。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空气观察整复,但患儿若出现严重的水肿、肠管淤血并伴有肠坏死时,采用该方法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肠穿孔,所以说肠套叠与肠坏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认定当患儿出现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釆用空气灌肠复位。当患儿出现肠套叠并伴有肠坏死时,采用超声波检查会出现明显的声?图特征。如肠套叠内存有积液、套叠部位的肠壁有明显增厚迹象、套叠中心部伴有淋巴结、肠蠕动功能减弱等等。腹腔内存有积液是患儿肠套叠伴有肠坏死的共同表现。利用超声检测可观察管壁血流,预测肠管的生机。若发现患儿包块内血流较为丰富,则可探及动脉和静脉的频谱,此时超声波检查会提示肠套叠时间短或者肠系膜受压程度轻,肠血流良好。若发现患儿肠壁间血流信号消失或仅显示有星点状的血流信号时,此时超声检查会提示有肠坏死的可能性。因此超声检查对于判断患儿套叠时间长短及肠壁血运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借此患儿愈后情况加以判断,给对临床医生提供及时指导,以及制定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迅速、无痛苦、无明显禁忌等,很容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而且超声检查对于诊断小儿肠套叠来说,不仅有较高的诊断率,而且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准确且可实时反复观察的评判,以便为临床治疗选择较为合适的整复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秋菊. 小儿急性肠套叠应用B型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医刊, 2006(9).
[2]刘琼珠, 赖丽娥. 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J]. 医疗装备, 2016(18):99-99,共1页.
[3]孙淑艳.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09(001):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