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高庆华
[导读] 目的:对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共计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结果为正常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生化检验;空腹血糖;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目前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缺陷。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高血糖,具有体型消瘦和多食易饥等临床表现,在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极大地损伤到患者的机体器官组织,而且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共计55例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共计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结果为正常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确诊为糖尿病;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的研究对象;(2)具有严重功脏器功能损害或精神障碍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中有26例女性,29例男性,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为(34.7±3.1)岁;观察组中有25例女性,30例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为(35.2±3.4)岁。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两组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具体方法为:(1)空腹血糖检测:让研究对象保持空腹状态,在清晨的时间对其静脉血进行抽取,随后在抗凝管中置入抽取的血液,予以保存,通过全自动生化仪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检测[4]。如果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显示超过7.0mmol/L,说明被检测人员为阳性。(2)血清甘油三酯检测:在正式检查的前一晚上,让研究对象在8点钟之后禁食,在第二天检查的时候要保证处于空腹状态,在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在抽血2h后针对检验样本实施血清分离,然后在4h后测定样本中的甘油三酯。(3)糖耐受测定:在正式检查的前一晚上,让研究对象在10点钟之后禁食,在400mL水中放置27g葡萄糖,让研究对象口服,然后在2h后对其静脉血进行采集,然后测定其的糖耐受度。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检测出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糖尿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来控制病情。在患病早期,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都是通过体检的方式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目前糖尿病的检测方式多种多样,不过很多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患者漏诊的问题,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更加准确的检测方式提升糖尿病的检出率是临床上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生化检验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化学和生物的方式予以检查,其具有较多的检查项目,而且更容易检测出糖尿病。空腹血糖指的是在患者在检测前保持8~12h的隔夜空腹状态,且在第二天早上餐前所检测出来的血糖水平,这一指标不会受到应激和进食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项目;甘油三酯在血浆中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保持着平衡,一旦异常增高,则表明被检测人员有可能患病;作为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糖耐受测定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面对血糖变化其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检验结果也会与实际操作环节有关。例如要减少样本与空气的过多接触,要完善检验设备消毒工作,避免样本污染。要保持专业严谨的检验态度,及时的检验样本,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的血液样本变质或者异常。要做好患者检验工作指导,让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检验,确保检验的血液 样本符合标准所需。要做好血脂生化检验,需要医护工作人员与患者做好对应的配合,保证各方面的规范,减少不良因素 构成的结果偏差。一般情况下,检验的血液样本需要在采集后及时送检,如果不能及时检验,需要及时的放在低温冰箱中保存,避免样本变质。通常需要在样本采集后的2h 内及时送检,避免过久的放在常温环境下导致的血液样本的变化。同时送检过程中,也避免对样本过度的震荡,震荡也会导致样本 的变化。检验仪器也需要及时的校准,做好设备日常保养,由 此保证检验准确性。检验前也需要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教 育指导,让其做好空腹,同时最好提前做好药物停止使用;或 者及时将自己的饮食与用药情况全面交代,由此来让医护人员做好信息的采集,及时作出有效的判断与处理,避免检验工作的偏差。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生化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度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人员,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异常情况。生化检验本身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比如较短的检测时间和较高的准确率等,其能够通过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脂水平以及糖耐受等指标来判断受检人员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尚玉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    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37-38.
[2]    刘文金,梁炎源,胡展鹏.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2):200-201.
[3]    辛颖.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6,19(20):95-96.
[4]    赵华锋,肖琼,刘庆丰,等.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92-93.
[5]    邢俊丽,任伟宏.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    应用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1):293-294、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