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王劲
[导读] 目的:研究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51例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已经导管血管噪音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在本次受检的51例患者检验结果中,超声组基恩侧结果显示,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18例,双侧闭塞7例,胫前动脉7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1例、腓动脉单侧闭塞1例,对CT组相比较,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26例,双侧闭塞6例,胫前动脉9例,双侧闭塞2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4例、腓动脉单侧闭塞4例,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导管诊断结果数据差异明显,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结果上诊断准确率极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大多时候是下肢动脉病变诱发,常见的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动脉设计腘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随着社会状态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出现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几率进一步增加[1]。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经导管血管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51例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历资料显示,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区间处于45-68岁,平均年龄分布区间为(56.54±1.35)岁。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调研数据可比。本次研究参与患者地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措施均知晓,且以自愿为前提,签署调研意愿书。
1.2方法
        超声组接受超声检测,借助SIEMENS ACUSON Sequoia 215彩色超声诊断进行造影诊断,超声探头频率参数为3-4.5MHZ,造影剂选择为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取本品50g,混合50ml冷水调值糊状,加热水至300ml,冷却到15-20℃后饮用。扫描区域:下肢双侧动脉血管位置,所有数据均测试三遍,取平均值。
        CT组接受多层螺旋CT,采用美国GE64排128层螺旋CT机,设备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参数:350mA、层厚:2.5mm、层距:2.5mm、螺距:随患者体厚调整,矩阵:512*512,先实施平扫,扫描完成以后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伏醇,与生理盐水共同完成双管注入,置入速度控制到2-4ml/s,总使用对比剂量不超过60ml,观察在对比剂注射30s、60s、120s后,动脉期、静脉期、平扫期的影像学成像结果[2-3]。
1.3评判标准
        所有患者在进行超声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后,均接受经导管血管造影检测,并以此结果为检验金标准。
1.4统计学意义
        研究数据经SPSS 23.0软件完成调研数据处理,数据表现形式:评分数据以()表示,行T值检验,百分比数据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患者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诊断结果对比
        以经导管血管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在本次受检的51例患者检验结果中,超声组检测结果显示,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18例,双侧闭塞7例,胫前动脉7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1例、腓动脉单侧闭塞1例,对CT组相比较,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26例,双侧闭塞6例,胫前动脉9例,双侧闭塞2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4例、腓动脉单侧闭塞4例,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超声诊断以超声波检测技术为支持,通过超声波探测人体生理组织,对病理结构进行诊断与分析,多层螺旋CT则是通过强化传统CT的诊断模式,以多排多层的结构同时在一次诊断中尽可能多的获得多层面、多方向的影像学成像,从而在疾病诊断方面有着更高的诊断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以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为主要诊断方向,对患者下肢腓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进行影像学成像诊断[4-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以经导管血管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在本次受检的51例患者检验结果中,超声组基恩侧结果显示,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18例,双侧闭塞7例,胫前动脉7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1例、腓动脉单侧闭塞1例,对CT组相比较,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26例,双侧闭塞6例,胫前动脉9例,双侧闭塞2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4例、腓动脉单侧闭塞4例,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著,临床实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亮亮.64层CT血管造影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诊断鉴别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40-41.
[2]周舟, 王道清. 双源CT下肢静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13-14.
[3]蔡银连, 李晚君, 刘若轩, et al.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5):1197-1200.
[4]夏晓玲, 宋悦.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价值探讨[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3):202-205.
[5]白冰. CT血管造影(CTA)对严重下肢缺血(CLI)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前的应用[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