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实施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加行人性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分值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DS、S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较比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精力、体能、情感、社会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有助于其负性情绪的调整,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抑郁分值;焦虑分值;效果分析
前言
当前对慢性肾衰竭等患者临床多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这也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维持患者生命安全[1]。但是受到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限制、饮食和饮水受限等多种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发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状态,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着重研究人性化护理应用其中的效果。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模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人性化服务模式。
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区间43-95岁,平均年龄(63.80±10.16)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42-93岁,平均年龄(63.75±10.20)岁。两组基线资料核实校正,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知情;②无影响本次研究的基础疾病。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②贫血;③休克。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干预,包含健康干预指导和生活引导等。
研究组行人性化服务模式,具体流程为:①透析前的干预,因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不足,对血液透析室的环境也相对不熟悉,因此会出现一些负性状态,影响治疗。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和患者及家属说明,进行血液透析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患者做好准备;②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到1小时测定患者的情况,关注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③透析后干预,透析后,叮嘱患者在休息室观察半小时,等到生命体征正常后,可以离院。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3]。其中应用SDS量表测定抑郁,分值<50分判定为无抑郁;50-59判定为轻度;60-69判定为中度;70分以上判定为严重抑郁;应用SAS量表测定焦虑,分值测定同SDS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本次测定,其中两组情绪分值、生活质量分值用(均数±标准差)处理,执行t检验。组间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分值对比
在表1结果中判定,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DS、S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较比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负性情绪分值比较(分)
3 讨论
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多数属于终身肾脏疾病,因病情具有不可逆状态,所以需要长期进行透析处理,患者会出现心理等多方面压力。同时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治疗结果。因此科学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以患者为核心,为患者提供健康干预和心理引导,从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负面情绪的缓解,患者能够更为配合的接受治疗,其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合以上结论证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改善预后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巧英,蓝家荣.个性化封管液选择方案在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521-1523.
[2] 韩晓苇,吴宗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中医安神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105-2108.
[3] 付彬,郭宗琳,高祥, 等.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达标率6年的变迁[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19(6):43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