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11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规范护理,对照组在规范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对比来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对照组的满意率也高于观察组。结论:脑血管介入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脑血管;护理方式;分析研究
脑血管病是由脑供血障碍引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改善,因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危害也越来越突出。而且,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我国约8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残疾表现。虽然脑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稳定和改善患者病情,但术后制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高,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加强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护理,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要求为没有精神异常疾病或昏迷等情况,并且排除伴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等。均由头颅CT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诊断后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患者为29例,女26例,年龄均在42到74岁,平均年龄为58岁;观察组男患者为28例,女27例,年龄均在44到77岁,平均年龄为59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观察组接受干预前教育、术前准备(皮肤准备、导尿、左留置针穿刺等)和对症治疗等常规标准护理。对照组组在干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护理,首先是情绪安慰,脑血管病预后不是很理想,加上疼痛、对干预治疗缺乏了解等因素,患者术前一般心理负担重。因此,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患者面部颜色,积极询问其生理、心理感受,并结合患者实际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安慰和鼓励,讲述对患者介入手术的重要作用和详细过程,以消除患者的不适感。然后就是术中护理,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基本体征,在手术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拍手、按摩以及其他方面给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根据手术情况适当调整病人的位置,并积极配合医生。在拔管护理方面,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将桡动脉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拔除鞘。此时应给予压迫治疗,以避免静脉回流问题。同时,敷料的松紧度应根据患者手指的运动来调整,如果穿刺点有出血,那就要再次施压。介入治疗后,患者体内仍会残留少量造影剂,可能引起腹胀。此时可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像白菜汤、面条、三鲜汤等,要多喝水(约1500毫升),多吃新鲜水果,改善排尿,促进清除残留造影剂。最后是并发症的护理,由于介入材料造成的影响,在护理期间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因此,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暂停手术,对症治疗。脑灌注综合征在高血管狭窄患者中更为常见。为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除积极评价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外,术前应根据血压和水监测患者基本体征后进行手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术后长期制动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踝关节泵运动的指导,对肤色、体温等的监护,适当调整绷带张力,视情况使用低分子肝素。总之,病患在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介入治疗可以让病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三、结果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自制护理问卷,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对两组脑血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对照组的在护理期间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有着明显差异。
四、讨论
脑血管病是由脑血供紊乱引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因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危害也越来越突出。此外,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我国约8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残疾。介入手术可保持血流通畅改善血管狭窄,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比较有力的手段。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往往会有增强,因此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外,相关数据显示,情绪波动过大也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异常,增加心绞痛的风险。所以,在脑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显得非常的重要。介入性护理在介入性手术中起辅助作用,可侧重于术前和术中的干预各项护理措施应分三个阶段实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为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进行干预护理,主要包括情绪抚慰、术中护理、拔管护理、强化营养及并发症护理。结果表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后,患者接受并满意护理工作,护理满意率达98%。
五、小结
通过上面所述,脑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满意度。介入护理在介入手术中起辅助作用,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为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照组跟观察组的对比来看,通过采用介入护理干预,对照组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达到98%,这种方式值得被医学推荐。
参考文献:
【1】陈敏,贺婕.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3):227-227.
【2】谭晓熙.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027(005):101-102.
【3】刘慧,谢颖.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赵欣.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
【5】崔朝霞.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05(010):64-65.
【6】石霞霞, 刘小玲.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