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12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有63例,女有57例。结果:120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的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心脏病;介入护理;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疾病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严重危害,每年约有14万儿童出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过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修补术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最近几年来,随着经导管心脏闭合术的迅速发展,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用方法。其治疗特点是微创、疼痛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治疗质量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其家属都很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这也使临床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对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经过严格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12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封堵的,其中男有63例,女有57例,年龄在7个月~13岁,平均年龄在3岁,房间隔缺损(ASD)6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证实,均符合手术要求。
二、方法
不配合治疗患儿及10岁以下儿童实施全身麻醉,10岁以上儿童局麻,根据不同疾病,选择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血管。在X线、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的监视下,不同的阻塞通过导管进入异常通道。检查封堵器大小,无残余分流,松开封堵器,拔出导管,压缩穿刺部位,止血后返回CCU病房观察。
3.1手术前护理
做好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咨询,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引导他们配合治疗。我们应该耐心地向家属介绍这种疗法的原理、效果和优点。简单且挑重点的介绍治愈病例及其家属的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和体会,以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3.2手术前准备
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和相关检查。手术前一天,备皮常规准备进行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并指导儿童在运动床上使用小便器。手术前4小时不要饮用任何的食物或水。术前2小时,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用留置针分别置左下肢静脉、左上肢静脉或头静脉。术前30分钟根据患儿体重肌肉注射阿托品。在进入介入手术室(导管室)前,引导孩子清空大便。
3.3手术后护理
术后将患儿送回CCU病房,保持穿刺肢体的直线位置,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包扎良好,有无出血、血肿、皮下淤血。全麻患儿躺在枕头上平卧4-6小时,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分24小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跟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术后3天每6小时测一次体温。患儿躺在枕头上,头往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氧气直到醒来。
患者术后4-6小时完全清醒,可以吃东西、饮水,避免食用酸性、含气食物,如豆制品、饮料、牛奶等。在局部麻醉下的患儿,术后30分钟可以吃东西跟喝水。要求家属多喂孩子喝水,多小便,以方便造影剂的排出。患儿手术之后要平仰卧24小时,穿刺肢体12小时,加压包扎绷带6小时。12小时后,可以将下肢从床上抬起来,24小就可以下床走动时,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伤口是否有足背动脉出血或搏动,注意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及感觉变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闭塞装置的丢失,其主要原因是适应证选择不当或闭塞装置的大小和操作不当。术后家属应避免孩子哭闹、咳嗽和剧烈活动,观察患儿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为防止血栓形成,术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儿童家属要在饭后给孩子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不得擅自添加或停用阿司匹林。溶血通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由于不完全封闭和残余分流造成,观察术后尿量、尿色及腰痛。在精心护理过程中,上述并发症均未发生。术后第三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挡块放置是否正确,挡块的位置和分流。如果没有异常,可以出院。引导家长加强营养,给孩子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同时,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并嘱咐抗凝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自我观察的重要性。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觉得不舒服,随时看医生。
三、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治疗,120例患儿出院时做心脏听诊无杂音,彩超没有无分流残余,术后有6名患儿体温升高,积极对症治疗之后没有产生严重后果,所有的孩子都痊愈出院了。
四、小结
随着导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介入设备的不断更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无需开胸、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诊疗方法。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儿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做好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咨询,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引导他们配合治疗。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本病的恢复和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过精心的护理疗法,12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成功得到治疗,术后有6名患儿体温升高,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没有发生并发症,在住院3天后均治愈出院。介入治疗的护理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还大大的增加了家庭满意度,值得被医学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倪志红,薛小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026(007):667-668.
【2】王庆丰,高义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249-250.
【3】王新卫,伍伟锋,俸勇强,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内皮素-1水平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
【4】彭静,尹薇,王瑞耕,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v.32;No.275(05):70-72.
【5】黄红珊,赵爱红,袁民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028(009):8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