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班本课程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而课程游戏的内容往往也是源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本文针对班本课程的简述,具体分析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探究式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内容。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探究式;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
引言
“班本课程”在一些课程理论的论著中都曾出现,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研究班本课程。班本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它的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是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基于教师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生活的探索、模仿过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与班本课程的整合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生成的自主游戏方式。在游戏与班本课程的融合中既突出了游戏的特性,在游戏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渗透了班本主题的内容。因此,把生活化的班本课程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班本课程会更生动、有趣。
1班本课程的简述
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而角色游戏的内容往往也是源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二者有共同点,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班本课程得以发展和延伸,也能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发展游戏情节,提高游戏水平。此时,班本课程的形成也就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班本课程聚焦幼儿本身,源于幼儿的兴趣导向,基于幼儿的当前经验,指向幼儿的能力提升,是《指南》精神的体现,也是园本课程和传统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班级所开展的班本活动内容往往成为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角色游戏中的内容也可生成班本课程。基于此,把探究式的班本课程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班本课程会更生动、有趣。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探究式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1促使幼儿打开智慧之门的建构实施
一旦孩子被课程所吸引,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打开思维。问题的设置需要结合孩子们刚刚获得的知识或者已经具备的知识,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刚刚大家看了那么多书,很多小朋友一定有了新发现。咱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有的孩子说是自行车,有的孩子说是火车,还有的孩子说,他们说的不对,应该是汽车。接下来有的孩子说自己家有一辆红汽车,有的孩子则说起自己家汽车的牌子,有的称自己家的汽车可以坐5个人。通过孩子们积极的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想了解汽车的秘密吗?你们对汽车好奇吗?”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于是教师帮助孩子们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边问边答的过程中迅速打开思维,发现更多的问题,为后面的参与实践活动做铺垫。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绘画了解他们的疑惑,做好指导准备。
2.2促进角色游戏与班本活动的的建构实施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例如,孩子们在玩开花店游戏中,发现花店的花是不够的,在活动中经过讨论我们需要做花,并学习了一些制作花的方法。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花店里投放了很多做花的辅助材料,例如皱纹纸、纸杯、彩纸等,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游戏结束,教师跟孩子们讨论今天开花店有没有遇到的问题,顾客A提出:“我买的花做得太慢了。”顾客B提出:“花店包装的花会散掉。”那怎么办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先把花做好,放在花店里卖。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好。于是,孩子们就在之后的活动中生成的做花小组,在分组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充分利用了物质资源和网络资源,例如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做花、做花盆,还通过网上观看包花的视频,丰富幼儿包装花的知识,学习了包花的简单方法。然后就把在项目课程中做好的花和包好的花投放在花店中,很好地解决了做花、包装花慢的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现问题,反馈到班本课程中,影响了探究式班本课程的走向,推进了探究式班本课程的发展。在班本课程中的讨论、解决问题的结果也及时投入到花店游戏中,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情节更加顺利。
2.3改善特色课程的建构实施
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力,教师也就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班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并学会使用手中的课程权力,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努力争创班级的特色课程。如:我班的孩子爱观察爱动脑爱提问,对周围的一些科学现象特感兴趣,而且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特别专注。因此,结合孩子、老师的特点和兴趣点,“科学”就成了我班的特色课程。在实施每个主题的同时,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择、创造、融合5~6个不同的科学活动,每周开展2~3个科学探索活动并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课后饭后或区域活动时根据个人的能力与爱好,自己选择材料大胆操作、自由探索。长期如此,孩子们就从小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语
在探究式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探究式班本主题相适应的主题游戏,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王宏伟.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3]李素梅.游戏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新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5(03).
[4]密渊,况苗苗.提升游戏理论课程学生参与度的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