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来说,是小学校园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科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出来,还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促进小学生未来良好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对科学教学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小学科学教材和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研究,最后制定明确 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水平;教学方法
引言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十九大提出了一项长期的愿景,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 2050 年将中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重视科技的力量,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别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必定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然而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待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去改进。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问题探讨
1.学校和教师对这一学科的不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对于小学科学这门边缘性学科一直采取的是可有可无的策略,学校和教师更愿
意把有限的时间放到能够提高成绩的学科上,从而导致小学科学的有效学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习的内容更是无从谈起。我国学校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育,这就使得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推广举步维艰 [1]。
国外,全社会都在积极关心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并且国外的科学教师素质相对较高,队伍相对优秀,都经过相关专业的培养和教育。反观国内,仅有小学科学教师在孤军奋战, 同时小学科学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基本没有专业学习培训, 大部分是别的学科教师来兼职,或者是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来从事。这样的师资队伍,这样的重视程度,如何能培养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何能储备未来的科技人才,如何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呢。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我们传统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学方式一直较为单一。 在课堂上,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不太注重讲解基本的原理知识,也很少进行实验来验证书上的内容。 学生们在学完后,除了背下一些小小的知识点外,别无收获。 这种方式学生们当然不会有什么兴趣,也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相背离。 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开展。
2.教材内容编排比较随意。 笔者观察现在很多的小学科学教材都不够理想,特别是许多学校在取教材方面比较随意,订的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没有体现出科学这个学科的特点。 杂乱且没有目的性,学生们看了一头雾水,教材也不知道从何讲起。 非常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科学这门学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们的科学知识,培训他们基本的科学概念。 但由于教材和教学设备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根本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甚至会误导学生们的基本观念,认为这门课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学不学无所谓。 笔者认为应该选取与学生们的接受能力相符的教材并符合当地的特色。条件好的还可以适当上采购一些实验设备,条件差点的,可以在生活中就地取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不够系统规范。 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不像数学语文那样有着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研究的也比较少,再加上许多教师并不是这个学科的专业人员,许多学校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任教, 也就是说当副科来对待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太好了。 对教师来说,科学不是他的主课, 也就愿意再准备这么多东西。 可以说这就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不规范造成的。
二、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许多人能够取得不俗的成功,也是在兴趣的驱动通过努力取得的。 这句话当然也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生对学科没有兴趣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由于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在生活中的科学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多利用于教具和实验设备多进行实验来验证一些生活中的原理和现象,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制教具来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相信许多有趣的实验会大大加强他们
对科学的兴趣。 如在课堂上用酒精等加热试管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酒精的燃烧,观察火焰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灯芯不会烧着等。 虽然可以不会得到什么准确的答案。 但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吧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然后再讲解效果会好的多。 这样的讲解学生们理易于接受,且记忆深刻,为之后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2.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主动观察意识比较薄弱。 或是不知道如何观察,应着重观察什么,观察的能力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 我们知道,科学要求我们透过表面看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初步学习观察的方法,最终习得观察的能力。 在观察后,还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 以便进一步进行思考。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教师一般会准备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来,让学生们用小管子向里面进行吹气,来观察有什么反应。 但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发现许多学生说并没有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但教师知道是能观察到一些现象的,但学生们由于观察能力弱,坚持看不到什么。 这时,笔者又在边上摆上了一杯白开水,让学生们吹一下,然后进行对比。 这时, 学生们一下子就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那就是水变浑浊了。 然后,教师再讲解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会容易的多。 因为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缘故,所以才变浑浊,这样学生们不但知道了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真实存在,而且还知道了人会呼出二氧化碳,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而且非常有助于后续的科学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虽然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是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性,知识内容涵盖范围较广,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涉猎广博的知识内容,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小学科学教育课程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4.鼓励教师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教学对象和学科的特性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可以是单一调整,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组合调整。教育创新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也是一项需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
一是教师可以对教学素材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吸引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比如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硬件设施的情况,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删减或调整。二是可以拓宽教学素材的来源和途径。科学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教师选择的内容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也可以从学校、学生、家庭、社区等多方面拓宽教材。三是优化组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方法组合要体现教学目标的互补性,还要注意主次得当。
结 语
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极为欠缺,本文只是初略地指出了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视,也希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通过使用具有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彭蜀晋.科学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9).
[2]杨建朝.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