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对于这些关于习作修改的名言俗语,老师们如数家珍,学生也耳熟能详。但学生写完后,有几个能真正坐下来,用心修改呢?笔者曾多次询问学生,为什么写完作文后不认真修改。他们的回答大都一致:那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啊!原来,在孩子们的心中,写作文,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作业”,不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估计他们从没有想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文基于统编教材下如何用教材指导习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统编教材;如何用教材;指导习作
引言
统编语文教科书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比重,以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能力的均衡。特别是创新了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了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对这个全新的习作单元,如何准确把握它的特殊性,理解它的编排意图,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一、习作例文的定位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是为学生的习作专门编写的作为例子的文章,具有示范性。内容上,一般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区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身份上看,它不属于教材中的“正规军”,未列入所学课文序列;二是没有认字、识词任务,课后没有生字表;三是课文旁边配有旁批,是在重要的地方加以批注,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是课后只安排一道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思考题,旨在联系例文,思考感悟,并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写作策略,为完成后面的习作服务。从承担的教学任务上看,习作例文目标单一,为学生习作提供范式,发挥“例”的作用;从教学类别上分,应属独立阅读课文,不需要教师精读细讲,由学生自主阅读,根据自身情况按需从中获取习作上的技巧与策略;从课时安排上看,比较灵活,没有具体时间。
二、研“精读课文”悟方法——指向习作性阅读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第一篇精读课文《麻雀》,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梳理课文之前,先带领学生回想《普罗米修斯》等课文,感受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的优势。接着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在默读的基础上交流: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让学生明白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接着,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件事,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第二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在结构安排上与一般记事类文章不同,没有把重点放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写了一路上人物的对话。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第2~7自然段,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三、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
单元习作指导时,教师要特别关注习作例文。教学时,教师要将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有效整合,根据学生习作时面临的困难,选择例文中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比如,巢庆泉老师在教学时,先利用教材中的题目引导学生想象,再让学生自主展开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运用反着想的策略来展开想象,巢老师都及时鼓励学生。教师鼓励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彼此分享中互相启发,从而打开他们的想象思路,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实践中锻炼想象能力。
四、合理研制运用方式,直接改编自主选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而对于习作单元中的例文来说,范例价值更加鲜明。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习作例文中耗费过多的精力,而是要明确首要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度。以这个单元第二篇习作例文《小木船》为例,针对这篇例文编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这一问题其实就是要落实本单元语文表达要素,将学生的理解从原本课文内容转向更加鲜明的内在意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核的基础上将故事写清楚。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想象补充:你觉得在课文所描述的“这几个月”中,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呢?很多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想象,并对课文进行补充,使其内容更丰富,篇幅更长。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修改与调整,学生在对比中真正认识到,修改之后的文章虽然长了,但增加的内容并没有形成更好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对于将事情写清楚没有丝毫的帮助,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作文要写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要将所有的内容都呈现出来,而是要紧扣中心。
结束语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探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评价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忠孝.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2):54-60.
[2]柯晓珊.做足“三精”,上好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阅读课[J].华夏教师,2019(34):13-14.
[3]杨永.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简”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