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中的美好--浅谈小学生命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楼曙光
[导读] 在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生命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摘要:在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生命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小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起始点,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情况。本文对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命教育效果提升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关爱生命;建议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可塑性较强。小学生的年纪小、生活阅历少,缺乏珍爱生命的相关意识,同时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属于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学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升其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培养其珍惜爱护生命的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让其能够更好的感悟到生命中的美好。此外,小学生命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讨论。
        一、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校霸凌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不仅对小学生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且还不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更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小学的生命健康教育不到为,小学生缺乏珍爱生命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只有获得了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才能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且在教师的教育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愿意通过努力奋斗来积极主动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小学生命教育应当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认知层面能够明事理,在情感层面能够有仁爱,在行为层面则要用于担当,通过知行合一来促进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塑造起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培养学生爱人爱己的品质
小学生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爱人爱己的品质,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只有社会成员拥有善良、友爱、谦让等优秀品质的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构建才会更加顺利。而小学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关心他人、珍爱生命、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的重要性。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中,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爱人爱己的品质,让其能够感悟到生命中的美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拥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小学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意义就在于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小学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以及相应的生命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是人为侵害时应当怎样才能避免或者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比如在面对火灾、地震之时应当怎样应对,在面对陌生人时要怎样与之对答等。通过这些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可能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危害的情况时,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从而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
        二、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小学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但是开展效果却有较大的差别。部分小学将生命教育正式纳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将生命教育尽量渗入到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同时还会定期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并且不断丰富相关的教育内容。部分小学对于生命教育并不重视,只是偶尔才会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生命教育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少数学校,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仍旧处于空白状态。


部分学校对于生命教育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相关教育内容也难以很好的把握。部分学校的生命教育主要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高年级才会涉及,同时生命教育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自然科学、体育这三门课程上,在其它课程中的渗透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点到为止,很少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此外,部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很少进行这方面的创新,也很少邀请校外人员参与到小学生命教育当中,这样也会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学校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当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并且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教师同样应当树立起生命教育理念,并且对相关发展动态予以关注,结合生命教育的发展情况,不断将新的生命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此外,学校还应当将校园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等与生命教育理念结合到一起,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应当体现出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其生命健康的关注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还应当注意营造相应的校园氛围,让校园当中充满生命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气氛,这对于强化小学生命教育的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当对校园物质空间加以合理利用,为学生创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生活环境,让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好;为其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休息场所,使其能够更好的放松身心,为其身心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利用校园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宣传活动。
其次,加强校园软环境的建设,鼓励教师尊重、爱护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依赖教师,并且愿意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积极态度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非常有益;还要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彼此友爱的关系,使其在和谐交往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开展舞蹈比赛、武术比赛、运动会等文娱活动,在国庆、六一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些都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其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从而增强小学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学校应当教师将小学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各科目的课程教学当中,并且对生命教育的方式进行持续创新,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命教育应当注意引导小学生认识生命,让他们对人类个体成长的自然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明白生命不仅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同时衰老、死亡也是生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其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学会珍爱生命。此外,小学生命教育还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升华生命,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宽度,通过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教育的持续改革和发展,生命教育已经在小学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强调了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让小学生能够感悟到生命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1]贺文静,田夏彪. 小学生命教育实践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2):5-8.
[2]何珊. 小学生命教育新路径——基于李普曼儿童哲学观[J]. 学周刊,2019(16):115-116.
[3]申寅子. 普通小学生命教育何以进行——以吉林省为例[J]. 教育导刊,2017(01):41-45.
[4]黄月芳. 让生命教育“心”动起来——台湾省台南市协进小学生命教育实践[J]. 江苏教育,2018(56):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