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筑师生情感之桥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林玲玲
[导读] 学校是青少年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课堂,作为德育实施者的农村教师
        【摘要】学校是青少年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课堂,作为德育实施者的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新理念,积极创新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温暖的班集体,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关键词】情感之桥 创新 因势利导 温暖的班集体

        有了春风、喜雨、旭日,那荒芜的田园才呈现出勃勃生机,那稚嫩的禾苗才会茁壮成长。农村班主任就如那习习春风,沥沥喜雨,融融旭日。用他们那颗慈母般的爱心和柔情来抚慰孩子们那稚嫩、蒙昧的心田。有人说;要给别人以阳光,你心中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是领路人,肩负着培养继往开来的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农村学校,班主任必须用心去搭起师生之间真情的桥梁,适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班级才会成为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温暖大家庭。
        一、建立一个有秩序、具有凝聚力、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对一个新组合的农村班级,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在短期内迅速地组建一个有秩序的、具有凝聚力、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新的班集体约有四十几个学生,表面看来,年龄相当,似乎没多大差别。但这一群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个体,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就让他们每个人进行自我介绍,这样我就轻而易举地迅速掌握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然后,把他们进行归类,以便在以后的班务工作中有所放矢,因人行事。另外,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班主任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为以后组建更有效的各种班级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提供了信息,同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如果把一个班集体比作是一艘大海中航行的船,那么班主任就理所当然是船长,班干部就如船上的动力、通讯、后勤等几大工作部门,而全体学生都是船员,要保证这艘航船正常航行,那就需要船长统一号令,需要各部门尽职尽责,以身作则,需要全体船员齐心协力,任何一处出了问题,船就会抛锚。班级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制,定期轮流改选,这样,班干部都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带动同学一同进步,一个坚定有力的班级核心就这样形成了。
        班内班外一起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其优良的班规不仅仅体现在教室内,班主任应努力使学生把班规渗透到各个方面,如集会、野外活动等等,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素质,使他们从不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
        二、建立人人都参与的、严格的自我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班级里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班级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是在农村学校里,班主任在实施具体的管理制度时,又往往容易形成一人当家作主的局面,这样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就会显得疲惫不堪,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班主任老师应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出点子,出注意,共同研究怎样进一步搞好班级管理。从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法。这使我茅塞顿开,何不让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各负其责,各抓一摊?我把手中的大小权力一一下放到学生手中。每个学生负责一个方面,每人手中都有一本行规卡,通过记分册进行考核量化评比活动,采取违反纪律扣减的方法,做好人好事加分的原则,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这样,就在全班掀起了比一比的风潮。同学们干劲十足,这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的精神。
        以学生管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全班每位同学都是小主人,都参与班级事情的管理,并且定时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工作,这样我就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真实、可靠、及时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适当引导,使班级工作有节有序,向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三、“勤”为本,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怎样才能当好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呢?我认为离不开一个“勤”字:勤动脑,勤动嘴,勤动腿。
        十来岁的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也是长思想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而且对信息的吸收也比较快,思想比较活跃。班主任如果不经常拿这些特点来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的话,就很难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抓不住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带不好班。因此学生有什么需求,遇到什么难处,有那些解不开的疙瘩,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及时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一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手段,密切联系家长,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寻找到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比较好的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好学生,班主任的工作也就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了。
        几十个十来岁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事无巨细都得班主任过问,不说行吗?所以班主任一要嘴勤。几年来,我不拘泥于形式、经常适当而及时地找学生交谈,长则谈半小时,短则几分钟甚至几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交谈,学生们特别喜欢。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都愿意向班主任讲真心话,讲知心话,都盼望着班主任找他们谈心,他们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誉。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的不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它只有和学生滚在一起,爬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了解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多想学生的难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脑子里的方方面面。
        班主任应该勤下班级。一天中的早晨检查、课间操、眼保健操,文体活动等等时间,都要经常跑到班级看看。同时,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班主任也不妨常去瞧瞧,这样既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可以听听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和要求。除此之外,班主任老师还应该经常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关心学生的冷暖,使他们感到学校如在家里般的温暖。只有这样做,班主任的威望才能树立起来,良好的班风才能建立起来。
        四、集体帮助,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尤其在农村学校,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提醒、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口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争当“星级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以十张绿卡换一张红卡,三张红卡换一张“表扬信”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面对着被喻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们,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的确是任重道远;但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幸福的,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农村班主任的新路子,让农村的孩子活在当下,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当下的学习乐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