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掌握到基本情况,寻找出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谋求农村学校发展良策,本人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师、深入家长、深入学校及教学点,深入学生就学校办学目标与理念、教学质量与管理、学生基本素质、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分享于后。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师生、家长对现在的教育教学政策是衷心拥护的。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老百姓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管理措施滞后
我校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想上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担重担等等。而学校对这些老师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奈何不了他,个别领导缺乏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甚至个别教师不按时写教学设计,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还有欠缺。在管理中,学校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重视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落实;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的指导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教师安排不够合理,艺体科目专职教师严重缺编,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7、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学校在教育健康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学校多媒体教室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二、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1、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希望早些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来调动教师在职每一天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工作。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教师调整优化,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与目标奖励挂钩的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学校行政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四是注意收集和传达教改信息,做好请进来、送出去的工作,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7、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就我校目前来看,应该增大先进教学设备投入,增加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的更新换代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是家庭及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应克服保守思想,最大限度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中人才、制度、硬件、管理、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