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孟祥宇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孟祥宇
[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极少,不及世界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几乎每年都会有旱涝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241号  北京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极少,不及世界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几乎每年都会有旱涝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通过治理河道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发挥水资源的价值,对于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都应该提高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找出现阶段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真正发挥出河道治理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问题;生态水利
        引言
        在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者建设的重点目标,如果水利工程无法保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那么水利工程将会丧失存在意义,尤其是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此,无论是立足于生态保护角度还是工程建设角度,都需要提高河道治理能力与效果。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河道治理工作分工不够明确
        我国河道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并由不同部门负责相应部分的事务,但管理制度中并未落实相关的分工情况和相应的责任。加上每个部门对各自任务的理解不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有的工作被重复完成,有的事务却无人问津,被搁置一旁。另外,河道治理并不是所有部门的主职工作,有的工作人员对分配的工作持轻视、推脱、散漫的态度,导致工作不够认真,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不到保障。
        1.2 环境管理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迅猛,工厂排放的污水成为了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主河道和部分支流的污水排放严重超标;再加上随处可见的居民生活垃圾,极易引起河道堵塞;更有人为破坏,导致河道的景观设置难以发挥其职能。诸如此类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层出不穷,而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管理环节出现漏洞。上述现象发生后,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污染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难以发挥出河道治理的作用。
        1.3 存在不合理开发和非法建设占用河道的问题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河道成为了开发区域。与此同时,数目不断攀升的城镇居民住房压力日益增大,相关部门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便把河道周边也一并纳入开发范围,减少了原有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面积。虽然许多开发商曾保证绝对不会妨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依然难以消除,甚至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防御自然灾害的标准。这一现象在非城市建设规划区也非常普遍,由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控制附近居民围河造田,加速了河流沼泽化,居民耕地留下的污水也使得水体污染日益严峻,打破了河道区域自身的生态平衡。
        2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要点
        2.1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水利工程关乎民生,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工程之一,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相关工程人员必须要针对所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设计。水利工程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的利用。研究人员应针对当地的水文信息进行细致的勘探,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规划。另外,还应与地方有关部分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了解河流河道等信息数据,最终,需要在实际施工前,做好各类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工程事故发生。
        2.2河道生态治理要因地制宜
        我国占地面积广,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各有不同,所以对于生态系统的建设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水利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要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以平原地区为例,使用最多的水利生态建设方法是植物护滩固堤法。因为此方法具有实用性的优点,所以此方法在整个水利工程中得以广泛的使用。此类方法的使用技巧是植物的种植,一般情况下水生植物都种植在防洪堤坝上,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堤坝,防止水土流失。这种生态水利的建设方法不需要投入太大的成本,还可以优化环境,改善空气,所以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3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对水资源生态系统原有的状态造成一定的破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生态水利工程并不利于水资源生态系统未来的发展。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在考虑所能够取得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水利工程与当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较少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4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环境进行详细记录
        为了避免由于缺少水文水资源环境资料而盲目施工,保护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需要对各地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系统地进行勘测,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打好基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想要同一时间对水资源情况进行勘测与记录并不现实。各地水利部门可以先针对污染情况严重,需要紧急治理的水体情况进行勘察,一些轻微污染或无污染的水体可以过后进行勘察。另外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出资建设专门的水体环境资料库,将水体环境的发展情况记录在案,为后期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完整记录水文环境之后,仍需要定期对水文环境进行勘察,对水文环境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文环境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2.5恢复河道退化河岸带
        河道工程中河岸带是复杂程度较高的群落,其中包含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孕育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分析河道流域周边动植物群落分布现状。在河道工程中全面应用生态水利,要对河流冲刷带周边环境进行恢复控制。比如在陆地和河道交汇位置,要种植适量树木与草皮,对全面优化河岸带水土流失具有良好调节作用,还能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其次,还要强化生态河堤建设,对河道施工区域土质地形特征等进行分析,对自然河流植被进行具体勘察,分析生态平衡要求,对河道进行分区,针对区域发展现状选取适应性较强的生态护坡方式。
        2.6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河道的污染情况为依据,组建相应规模的河道治理小组,并由相关区域的河道治理负责人担任小组长,便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同时,健全并落实相关的责任机制,使得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水利部门还要仔细分析实际的污染严重程度,结合河道结构,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把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再通过定期的会议和交流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实现对污染现象的有效控制。若遇到不配合的情况,还可以借助河道管理执法部门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对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严格的追责,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生态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对于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重视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
        [2]纪中庭.关于现代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1):24-25.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J].王臻.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