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的分析及对策 江倩楠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江倩楠
[导读] 摘要:地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是承载建筑物的基础场地,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柳州华锡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26
        摘要:地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是承载建筑物的基础场地,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本文主要以地基处理对象和处理意义分析为出发点,以现阶段应用技术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基处理;问题分析;对策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基建建设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区域土质环境存在着不同差异,使得各项基建的地基的承载量和容许沉降量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在施工前要进行地基处理。
        一、地基的处理对象分析和处理意义分析
        1、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对象的分析
        柳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拟进行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固废处理系统高炉除尘灰深加工和转炉除尘灰冷压及污泥均化工程建设,我公司受其委托,按柳州华锡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及要求,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并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写了本项目的《详细勘察纲要》。拟建项目包括东地块及西地块,由于西地块场地未具备钻探作业条件,故本次勘察范围为东地块。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意义的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的问题地基处理在为建筑工程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对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性作用。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一般会根据实际的检测数据对问题地基的透水性进行改善,降低地下水对地基的危害。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有防水的作用,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抗压能力和抗剪能力对土地的压力有着直接联系,地基在其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面对问题地基一般要及时处理的主要原因是为提升建筑的抗剪能力和抗压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地基位置图
        二、在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1、外加剂处理
        在问题地基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外加剂进行处理的比较常见,外加剂不仅能够增强地基地表层的粘连性,而且在强化地基硬度的过程中,对提升地基的抗剪性能有积极性作用。面对问题地基外加剂不仅能够对其的稳固性进行改善,而且对于降低处理成本有积极性作用,因为在地基问题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的外加剂一般为水泥、石灰等常见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相对成本较小。
        2、材料铺垫处理
        在进行地基的挖设测量过程中,会因为环境和土质的影响导致不同的地基问题出现,因此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材料铺垫的处理方法在具有土层不均匀、侧向变位、沉降等问题的地基处理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其主要的处理原理是使用材料铺垫来提升土层的抗压能力和抗剪能力,从而降低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地基变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土质置换处理
        在进行地基测量的过程中会发现淤泥质土等土质较差的土,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无法通过外加剂等方法来进行问题处理,面对这样的情况,施工队常用的手法是在施工过程使用优质的土来对劣质的问题土进行置换,又称为“土质置换处理”[1]。因为土质置换处理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在进行地基土质的判断和检测过程中,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进行确认后,一般会使用优质的土壤进行回填置换,现阶段常用的置换产品是粗粒土,与其他土壤相比较,粗粒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较高的性价比使得粗粒土成为了进行置换的首选材料。
        4、静载处理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后期沉降率大且土质松软的地基,这种地基一般将其称之为软基,静载处理是软基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处理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提升软基的强度和密度,对于降低建筑物导致的二次沉降有积极性作用。除此之外静载处理在高压沉降的处理过程中也被广泛使用,在应用过程中其不仅可以提升地基的防水性能,而且还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地基效应力。
        三、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待完善
        所谓前期准备就是在施工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的地理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进行充分的前期勘察测量,采集施工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后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上这种不重视的行为不仅导致施工设计的可行性低,而且因为在面对地基没有进行针对性处理的情况下,导致施工过程中沉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后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补救,延误工期的同时提升了施工成本,在较为薄弱的经济效益下,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1.2对地基具体情况调查不充足
        虽然城市化的推进加大了相关基建的需求数量,但是基建数量增加的过程中,相关的器械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优化。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不仅迈向了规模化,也逐渐朝着科技化的趋势去过渡。随着时代需求的发展基建在向上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有向下发展的趋势,地下四通八达的渠道与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需求息息相关
        2、地基处理过程中解决的对策
        2.1完善前期准备
        想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各项地基处理技术来完善地基质量来降低后期施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按规范进行常规试验,测定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饱和度、相对密实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锥沉量、抗剪强度(快剪及固快)以及按快剪和固结快剪测定粘结力、摩擦角、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土粒组成实验、天然坡角、桩侧阻力、桩端极限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并提供e-p曲线及淤泥或淤泥质土层的渗透系数、固结系数。
        2.2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
        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在前期的测量过程中是无法对地下水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因此在地基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实际底下情况的调查,根据实际的地基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处理方式,增强地基质量的同时对建筑质量和后期的使用寿命提供基础保障,保证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明确实际的勘察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地质构造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地基的重要性,地基的标准程度与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直接联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地基地质数据调查,并以科学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具体施工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国全.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