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1029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提高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这一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之后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借助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有效性,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城市整体的排水功能以及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主要通过强化城市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与排放能力,有效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本质与内涵进行理解与分析,结合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基本要求,保证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
1海绵城市理念中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应该将重点放在对雨水的收集与处理方面,借助海绵体对雨水进行充分渗透、净化与输出,从而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而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均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导致我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强化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有助于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往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依据的城市建设理念中未能将雨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纳入设计与建设规划,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增加雨水的滞留量,使城市长期保留充足的水资源,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并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通过合理设计与建造市政给排水系统,大量增加了城市中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用,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此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有利于实现对市政排水工程的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城市对污水的处理与排放能力,有利于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具有较强的环保性,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认识到了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也因此以部分城市为试点展开对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尝试工作,在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过程中使得市政给排水设计日趋成熟,极大提高了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环保性、先进性与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1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市政绿化带的设计与建造能够提高城市地表土的下渗能力和对雨水的收集能力,因此,在市政绿化带的科学设计中需要突出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多雨季节,城市会出现突然大范围降雨以及长时间的降雨集中情况,雨水中通常包含着许多有害物质,因此,在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雨水中包含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确保处理后的雨水质量符合安全指标才能被用于城市绿化。其次,市政绿化带需要具备较强的雨水收集能力,因此,在选择铺设绿化带的材料时,需要其具备较强的透水性能,确保雨水渗透在地下时能够汇集在绿化带。同时,为避免地表土板结现象发生而影响雨水的渗透性能,需要采用含沙量适中的土壤。其次,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将地面的落叶以及经过修剪的枝叶适当留在地表,保证地面土壤被有机质绿地地面进行覆盖,进而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团粒结构,强化土壤的雨水渗透、截留和疏水性能。通过采用插画式路面和透水铺装系统有利于提高雨水的下渗程度。
此外,设计人员需要依据绿化带的地形设计雨水导流管道,在强降雨季节,城市大量的雨水积累容易导致城市内涝现象发生,将绿化带管道与地下管道相连接,能够保证城市降水量超过绿化带承受范围时,使得雨水经过排水管道流出,并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将雨水进行储存,通过管道的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以及对雨水的回收能力。
2.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人行道与车行道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市政道路路面的铺设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在强降雨与降水集中时期,容易导致城市积水现象,提升路面的湿滑程度,增加了行车与行人的安全风险,同时阻碍了城市地下水的补给。因此,为避免城市积水及内涝现象发生,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给排水设计需要有效提升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透水与渗水能力,通过利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路面铺装,有利于减少道路积水问题,提高路面对雨水的下渗与吸收能力。依据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通过在道路上层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并将非透水性材料铺设在道路的基层和中下层,有利于避免雨水对道路的腐蚀,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2.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附属给排水设施中的应用
市政附属给排水设施中包括路缘石和路肩边沟,在对附属给排水设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海绵城市基本理念的设计要求。路缘石主要包括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类型,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要确保平缘石的高度与周边路面高度保持一致,从而起到将雨水引流至绿化带和雨水排放口的作用,避免路面积水现象。立缘石的设计需要比周边的路面高出一段距离,确保雨水能够在雨水口进行汇集,同时,对立缘石进行豁口和打孔处理,或以间隔形式摆放能够将雨水引流至绿化带。以往对路肩边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混凝土材料,但这种设计形式不仅缺乏美观性,还容易导致沟内堵塞现象发生,难以起到对雨水的净化作用,因此,现阶段,通常采用植草沟的方式进行雨水的排放,有效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雨水的排放与处理能力。
2.4海绵城市理念在地下水补充中的应用
地下水对于保证市政各区域的水循环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市政给排水设计中,需要通过强化对水体堤岸铺装工程的建设力度,有效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在排水渠、池塘和河道的设计与改造过程中,需要将其中的水资源与外界的水资源形成有效的连接,进而形成自然水循环系统并利用雨水的渗透对地下水进行补充。此外,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对水资源功能的释放,结合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确保在降水较少的干旱时期,将储存的水资源以蒸发或人工提灌的方式释放出来,进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水资源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与改善作用。当前阶段,国家要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与生态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时刻秉承海绵城市与注重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水平。
结语
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与建设水平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地下水排水系统的性能具有紧密的联系。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能够从多方面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的水循环系统,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海绵城市理念与原则要求,加强对雨水的回收与利用,强化地表土下渗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保证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宋智雄.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 2020(03):101-102.
[2]沈倩.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9 (23):152.
[3]武秀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31):84-85.
[4]薛健.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