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方案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吴恒
[导读] 摘要:伴随着市场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普及节能环保理念。
        身份证号码:45270119790210XXXX
        摘要:伴随着市场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普及节能环保理念。在这种环境下装配式建筑就此诞生,装配式建筑有效地解决了长周期、大工程、多材料的一系列问题。不过,因为我国的装配建筑还有待改进,许多开发商不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建筑设计、施工和抗震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导致结构设计和实际施工出来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就提高了建设成本。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
        装配式结构通常指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机械连接、套筒连接等不同的手段,辅助以少量其他必要的措施工作,拼装成建筑物或构筑物。装配式结构的应用不但改变了建筑施工的工艺,也改变了施工体系和运作方式,从而使得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1装配式结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国在建筑领域的水平已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不断的创新,我们在这一领域有了很多收获和很大的突破,做出了很多惊人的成绩,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来装配式结构的应用将会更加普及,这是一个新旧更迭,选择性淘汰的过程,对于传统的施工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深耕细作,同时更要勇于接纳新的模式、更环保更优秀的工艺,相信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下,在对材料的革新和技术创新中,装配式结构的成本也将随之降低,未来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主要施工模式。
        2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要点
        2.1最初方案阶段
        户主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首先要确定好建筑类型与家庭户型、立面建模、杆状网格布置、分缝等。户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可行性要求,在合理区域内控制设计的结构、复杂性和平衡度,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
        2.2中间设计阶段
        通过比较论证多程序技术经济结构体系、结构布局、建筑材料、设计参数、基本类型等,优化建筑结构控制系统选择和施工价格。
        2.3最终施工图阶段
        采用标准化配筋标准,精确计算控制,详细进行模型调整。精细施工的图纸内部审查和优化,逐步降低土建价格。
        3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方案
        3.1彻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知道,建筑是通过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帮户主利用能源来节约资源,目前来说,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果能将这些能源很好地利用起来,那可以为我国资源问题提供许多帮助,省去很多烦恼。利用太阳能解决我国某些地区生活当中的水源的提供问题,尽管一开始可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经过长期的验证可以得出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巨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利是大于弊的。风能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好的资源,许多偏远城市没有大城市发展的快,许多资源问题跟不上,比如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风力太小,就可以在房顶安装风能发电机。通过这种方式对将自然风力利用起来,这样既节约了电能,还为居民解决了问题,这同时也代表了不可再生资源能够被再生的风能所代替,这都是能够帮助户主有效节约资源。
        3.2外墙节点防水施工
        施工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防水,结构防水的标准直接关系到后期工程的展开,房屋使用年限与之也有很大关系。

防水主要依托的就是减少水源的积存,疏堵结合,将水源都截留在建筑房屋外部,以此来更好的控制房屋渗水状况。装配式建筑会存在部分缝隙,缝隙的处理是防水能否做好的关键,伴随着装配式结构的应用,其他配套的施工技术也要随之发展革新。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考虑这项关键问题,将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结合起来,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更加有效的防水做法使得外部水源无法渗入,同时采取更好的疏导措施做到排水的目的,以此来有效的避免渗漏隐患的出现。
        3.3加强前期规划设计策略
        装配式建筑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应对技术选型、可行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估,对规划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统筹安排。在前期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建设规模、项目定位、装配化目标、成本控制要求等因素,通过制订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尽可能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降低生产建造成本。与项目的建设方共同确定项目装配式目标、结构选型、集成技术配置等,通过调研分析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3.4应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式
        设计工作应用该项方式的过程中,应当让设计人员明确了解到建筑设计的空间其实是由多项空间单元相互组合形成的,在这其中,标准化的空间方位也是由若干个构件组合形成的,合理的使用该方式,可降低技术设计和设计管理的难度,减少工厂在生产预制构件的过度输出及模具类型,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避免了各项问题的发生。
        3.5管控整个设计流程
        传统的民用建筑设计以功能为导向,特别是在民用生活空间,力求实现基本功能和空间环境的目前。装配建设项目不仅需要依靠实施操作,还需要注意设计的生产和装配施工。由于组件工厂的制造、运输和装配要求,装配式建筑必须将结构扩展到整个过程。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应考虑组件分割的要求和精细的设计。当前装配施工成本高,原因也是由于各个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参与设计规划过程的公司管理不到位,导致设计、施工等环节出现漏洞,也导致了分体系统的组件和设计的节点结构增加了大量难度,使方案组件变得复杂化。在设计上,要保证设计详细图纸能够与设计单位、预制厂家、施工单位保持密切沟通、配合工作,以此来确保参与规划的单位能够顺畅沟通,协调问题能够及时、合理地解决。
        3.6建立建筑标准结构设计体系
        建立标准建筑设计系统对建筑非常重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先建立起属于自己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结构优化与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密切相关。该系统由标准化的模块住宅建筑模块和标准化的运输核心模块组成,可以有效减少外墙组件和地板构件,提高建筑的质量与效率。住宅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也能够有所保障。在住宅建筑这一方面,一些客厅和房间等空间需要进行大力调整,使功能尺寸更加合理,也更符合现代建筑的理念,从而满足了不同的户主提供不同的设计要求。
        3.7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框架结构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结构体系的健全制度,必须要满足所设计建筑的抗侧力和它承载重力的要求,这需要设计人员对房屋结构的薄弱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在通过对框架的相关的一个应用当中,以此来促进解决这些难题。在建筑框架的每个具体的方向上设计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接模。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其他的抗侧力体系,就可以把它叫做纯框架结构。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施工操作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设计人员管线预埋、混凝土构件的装配施工、剪力墙配置、门窗的防水等每个施工种类与环节都应得到设计与施工人员的重视,以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连波.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居舍,2019(19):97.
        [2]马书兵.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6):80.
        [3]王军.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施工因素[J].智能城市,2019,5(2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