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管理中心
摘要:对星云湖渔业增殖放流情况进行分介绍,分析经济效益,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星云湖渔业增殖放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星云湖;渔业增殖放流;现状
星云湖位于玉溪市江川区,属于增殖捕捞型湖泊,面积34.7km2,水容量1.84亿m3,湖中有40多种鱼类,资源十分富足。该湖泊目前的渔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工增殖放流,鱼产量每年都在1900t以上。
1.渔业增殖放流现状
1.1增殖放流品种
星云湖自1956年展开渔业,早期只投放一些鲢鳙鱼,青鱼,鲫鱼等传统家鱼,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星云湖周围环境严重被污染,2009年江川县向政府争取到了土著鱼增殖放流,开始向湖内投放一定比例的名特优鱼苗[1]。
1.2技术现状
1.2.1种苗繁育技术
人工种苗繁育技术极大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这一技术也是完成渔业增殖放流的重要技术支持。需要进行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与水产养殖技术不同,其生活史更为复杂,且对生活环境更加敏感。人工饲养湖泊相较于自然湖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且各项环境指标可控。为免生物品种被环境污染并增强其对星云湖的适应程度,需要选择最佳的培育放流品种。
1.2.2确定种苗放流规格和数量
确定星云湖的最适种苗大小是决定放流效果的基础,所选择的种苗直接决定了放流的成本,成活率及起捕量。理论上来说,选择的放流种苗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但相对的,成本也越高。选择规格时,标准应该是入湖存货几率最高的最小体长。不同种类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放流的规格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想星云湖投放之前需要先在实验室进行充分的实验后确定最佳的放流规格,为了将增殖放流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确定放流的合理数量,计算回捕率[2]。
1.2.3放流时间的选择
放流鱼苗所选择的时间不同,鱼苗的成活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人工放流大头鲤时,选择的时间应该在其性成熟进行生殖洄游时。放流时要充分考虑到目前星云湖的生态环境和敌害生物数量以及种苗可以适应生存环境的程度[3]。
2.渔业增殖放流的功能
2.1水产品提供功能
自从1956年在星云湖投放鱼苗后,此后每年定期投放,12月25日定期捕捞,星云湖渔业目前已经成为江川区的重要经济产业,每年举行开渔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江川吃鱼,看鱼,有效带动了江川的旅游业,餐饮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高。
2.2生态修复功能
在星云湖放流鱼苗后,增加了生物种类,保证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例如,放流鲢鱼后,水中蓝藻等浮游植物数量减少,水质得到改善。此外,还可以拯救濒危物种,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如星云湖在2009年通过放流一定数量的大头鲤和白鱼夏花寸片苗种,有效保护了濒临灭绝的湖泊原有土著鱼大头鲤和星云白鱼。
2.3社会宣传功能
在增殖放流时举行相关仪式,联系媒体进行报道,张贴宣传海报等进行宣传,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对于社会来说,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民众来说,使其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对于星云湖渔业来说,增加渔民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保证渔区社会稳定[4]。
3.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渔业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星云湖生态平衡
我国逐渐加快城市化建设,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文因素原来越严重的影响到生态环境,污染水域环境,目前水质已经降为IV类。污染物以非离子氨,化学需氧量和总磷为主。水质被污染后,透明度降低,生长各种藻类,导致湖泊富养化,对星云湖的水产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污染。
3.2水草锐减,天然产卵场严重破坏
1957年时,星云湖沿岸及湖中均有较多的水草,芦苇,长势喜人。在1981年,水生植物的覆盖率降低到9.6%,到2000年,降低到1.5%,且种类锐减到只剩6种。水草的严重减少降低了湖水的自净能力,导致湖中富集大量氮磷等物质,水质恶化。
此外,鲫鱼,鲤鱼的自然繁殖等也需要在茂密的水草中进行产卵[5],水草锐减造成自然繁殖场所功能的破坏。
3.3肆意偷捕,加速渔业资源枯竭
星云湖渔民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肆意偷捕滥捕湖中水产品,如在禁渔期使用刺网、地笼,电鱼等方式肆意偷捕,屡禁不止。仅2019年一年,管理机构就没收了刺网10482张,地笼1851个,立案查处电鱼案1起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增殖放流配套措施有待加强
想要通过增殖放流恢复资源,需要有效控制外界干预因素。目前,星云湖渔业管理机构仍不够专业,在放流时,多不注意对种苗的消毒保护。同时,增殖放流活动制度性有待加强,应制定相关的科学合理详尽的管理措施,以便增殖放流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5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是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评价才能确定成本及收益,并据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增殖放流措施。但星云湖目前在这一方面较为欠缺,因为标记方面较为落后,放流时难以完全对水生生物进行标记。效果评估仅开展到个体进入渔业阶段,评价效果不完整,从而导致所制定的增殖放流方案的可操作性差[6]。
4.建议
4.1加强星云湖管理,维护生态平衡
为了有效改善星云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样化的鱼类资源,需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以水养渔”变为“以渔养水”进而“以渔净水”。在确定星云湖的水生生物具体情况后,根据星云湖的承受能力制定投放方案,针对鲢鱼摄取藻类的特性,可以适当多放流,以缓解水质富养化问题。加强执法工作,尤其是在封湖禁渔期间,一旦发现违法捕捞行为,按照相关保护条例严肃查处,以有效维护封湖禁渔秩序。探索建立科学的捕捞方式,严禁随意捕捞,在开湖捕鱼期间,对捕捞船只,渔具和捕捞人员的数量严格进行限制,最大限度的实现捕大留小的理想状态。通过禁止深水张网,圈围式刺网等方式进行捕鱼,有效控制捕捞强度。科学论证“隔年开湖捕捞制度”,改变传统的一年一度开湖捕捞方式,充分发挥鲢鳙鱼以水生生物为食特性,在取得渔业资源经济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星云湖水质的保护。
4.2科学有序地疏浚底泥,充分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
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星云湖的水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经过多年的使用,水底沉积大量富含营养盐类的淤泥,为了有效改善水质富养化问题,可以定期进行疏浚底泥,以改善水质,减少内源性污染,同时还可以使湖泊的蓄水量增加,提升渔业效率。水泥的淤泥可以运送至周围农田作为肥料,改善农田土质,填平农田低洼,将酸化板结的土壤再次变为高产,稳产农田[7]。
4.3科学种植水草,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结合水草治污技术在星云湖种植水草,保证水草覆盖率达到10%。大面积的水草净化水体的功能强大,同时也给了一些需要水草完成产卵的鱼类最佳场所。
5.小结
星云湖渔业资源放流利国利民利水,但目前来说尚缺乏完善的全部流程的规划,管理层水平较差,监管和评估手段不够,工作较为盲目。针对相关问题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星云湖的渔业进行保护,才能保证星云湖的渔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官鹏,黄桂香.星云湖渔业增殖放流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250,256.
[2]罗少龙,胡学敏.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深圳湾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J].中国经贸,2019,(11):110-114.
[3]高燕,戴媛媛,张雪, 等.天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及展望[J].海洋通报(英文版),2019,21(1):79-86.
[4]赵祖芳.蒙城县顺利完成2018年渔业增殖放流工作任务[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18.
[5]增殖放流守护海洋渔业生态 ——2018年深圳湾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放鱼日)活动[J].新经济,2018,(7):82-83.
[6]黄徐晶.嘉兴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与建议[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2):24.
[7]张硕,何羽丰,张俊波.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2018,000(001):P.1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