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刘西锋
[导读] 摘要:环境工程是随着我国各项污染不断加剧而衍生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当下社会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身份证:37132519820920XXXX
        摘要:环境工程是随着我国各项污染不断加剧而衍生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当下社会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污染面积较大且污染种类较多,因此环境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困境;对策
        1环境工程简述
        随着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新形势下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环境工程作为近年来一项全新的技术,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环境工程又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的方面极其广泛,如生态学、环境卫生学、医学以及环境化学等,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目前只针对于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作。环境工程大致涵盖了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的防治工作,实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升环境系统工程效能。
        2环境工程建设的困境分析
        2.1处理欠缺
        当下,垃圾处理是解决城市固体污染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面积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张,城市的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垃圾排放规模也会逐渐扩张,这就会给城市的垃圾处理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会大大提高固体垃圾处理的成本。同时,我国在宏观上对于固体垃圾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也出台了相应垃圾处理的标准和规范。正是在这种成本较高且政策严格的双向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执行各项操作,特别是就部分生活垃圾而言,相关部门仅仅是采用直接焚烧的做法进行解决。除此之外,部分城市也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水体污染或者是噪声污染。
        2.2污染物自身特性
        环境工程建设要根据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如在污水处理厂中建设前应调查废水或污水水质情况,根据水质情况设计处理工艺。因此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时,考虑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进水的特点。具体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利停留时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氧含量等因素。根据实际水样进水测定,化学需氧量测定平均浓度值为600毫克每升,生物需氧量平均浓度值为290毫克每升,氨氮测定平均浓度值为39毫克每升,总磷平均浓度值为8毫克每升,总氮平均浓度值为55毫克每升。设定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7、8、9、10小时。通过对每种指标的测定,当水力停留时间在10小时,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最高,达到81%,氨氮去除率达87.5%,总氮去除率达到81%,总磷去除率达到82%。由此可见适当的工作环境对于环境工程建设效率至关重要。
        2.3生活垃圾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处于暴增状态,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迁入城市生活工作,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的处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放面,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活垃圾的处理大多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即集中对其进行掩埋或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有害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处理垃圾的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3环境工程建设的对策
        3.1全方位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
        从政府相关部门的角度来说,对于城市内部的整体建设一定要给予更高的管理力度,对城市的整体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的详细规划,对于各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环保控制也要实施相应的监督以及管理,如果存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那么一定不能够对其进行批准执行。对城市内部整体的发展也应该有科学合理的布局,不能够单单重视商业区的建设,还需要依照城市的实际需要建设园林绿化的相应区域,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总而言之就是在实施城市化的相应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2合理利用
        各类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导致环境污染产生的核心原因之一,也是当下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无可避免的主流趋势。并且,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直线增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平衡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加强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政府应当出台有关新型能源开发的政策,要鼓励太阳能、风能等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除此之外,城市的经济开发也应当控制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利用量,应当加强技术投入,促进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并且,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机制和办法来推动区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要推动回收机制的贯彻落实,以此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数量。
        3.3垃圾处理新技术
        垃圾处理的新技术可从垃圾分选开始,首先进行垃圾的多步骤筛选,生活垃圾在布料后经过不同程度的破碎、分选。在这个过程中,磁选出的金属,分选出的重物如陶瓷、玻璃、砂石等经过清洗制成建材;分选出的轻质物如塑料、化纤、橡胶等可用于制作再生塑料制品、木塑产品或再生原油,也可以气化产生高温可燃气体;分选出的小颗粒物等木质纤维经过回收加工,是轻质建筑材料的原料;含有高浓度有机质的淘洗液经过厌氧产生沼气,沼气可用于发电以及燃料;厌氧后的沼渣经检测,内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机质,加入农田可作为肥料;淘洗液厌氧后可循环利用。通过深度厌氧技术可以使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钝化形成稳定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改变了离子存在形态,大大方便了污染物的去除。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的复杂化变为可收益化,每项工艺流程都可以产生效益,整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过程,而是一个全部资源利用的过程。其显著特点是:将环境污染重新利用成新能源;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不产生污染物,不造成二次污染;不占用土地,与传统的垃圾填埋相比,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也无需考虑垃圾渗滤液带来的影响,社会效益显著。
        3.4相关技术改善优化
        城市发展过程中,二次污染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气体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修正先污染然后再治理的方案,从最初的源头进行杜绝。例如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通过优化排放装置,减少汽车尾气中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能耗,提高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的改善提高需要投入必要的各项社会资源予以支持,先进的治理技术能够使治理效果愈加突出,减少治理成本和治理周期。
        3.5提升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新形势下的社会逐渐步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且传播速度快,因此,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在网络媒体当中,呼吁每一位公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鼓励公民自觉进行监督,提升公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效率。有效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每一位公民都具备环境保护意识。
        结论
        环境工程建设是事关每一个人的重大事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推进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将环境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社会工作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平平.探析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2019(19): 126.
        [2]韦正宇.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9 (12):118.
        [3]念孝武.试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03):103-104.
        [4]任志鹏,高艳丽.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